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走出山林时的景象。首句"阴岩不知晴",写出了山中环境的幽深和阴暗,以至于连晴朗的天气都难以察觉。接着"路转见朝日",通过道路的转折,诗人意外地发现了初升的朝阳,暗示了希望和生机的来临。
"独行修竹尽",诗人独自走在竹林深处,竹子高洁挺拔,一路延伸,给人以孤独而宁静的感觉。"石崖千丈碧"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高耸的石崖如碧绿的屏障,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力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的变化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从阴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寓含着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微妙表达。陈与义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宋诗的清新自然之美。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无住庵中老居士,逢春入定不衔杯。
文殊罔明俱拱手,今日花枝唤得回。
二更风薄竹,悲吟连夜分。
村西递馀韵,应胜此间闻。
庭叶珑珑晓更青,断云吐日照寒厅。
只应未上归田奏,贪诵楞伽四卷经。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