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舟中看月

越峰青断海门青,之字江流入杳冥。

月出岛烟常带湿,潮回沙气半浮腥。

眼将天水分离合,身与鱼龙判睡醒。

烟外何人尚吹笛,夜深愁激子胥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钱塘江舟中看月》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钱塘江畔舟中观月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越峰青断海门青,之字江流入杳冥”以“越峰”、“海门”、“之字江流”等意象,勾勒出钱塘江两岸山峰连绵、江流曲折的壮阔画面,同时“青断”、“入杳冥”则赋予景色以动态感和深远的意境。

颔联“月出岛烟常带湿,潮回沙气半浮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岛屿烟雾弥漫、潮水退去后沙滩上散发的腥味,细腻地展现了夜晚江面的独特氛围,月光与烟雾、潮水与腥气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颈联“眼将天水分离合,身与鱼龙判睡醒”则表达了诗人观景时内心的复杂感受。他仿佛能感受到天与水的交融与分离,自己的思绪如同鱼龙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走,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也透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烟外何人尚吹笛,夜深愁激子胥灵”以“烟外吹笛”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氛围,似乎有人在远方吹奏着笛声,引发诗人对历史人物伍子胥的联想,以及对深夜中难以言说的愁绪的共鸣。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钱塘江畔月夜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问水亭(其二)

剩有狂奴占寂寥,烟中舟子自相招。

放舟今夜谁边宿,祇向水香多处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答仇一鸥和韵

连旬买棹圣湖边,花月从来不计钱。

玉笛楼台连夜雨,绿杨城郭万家烟。

逢君陌上鞭双控,醉我斋头被共眠。

径许携琴日相访,新诗吟入晚凉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练江舟中

青山万叠江一线,一叶扁舟下如箭。

船头高坐披裘人,终日看山如不见。

问君胡为不见山,山过倏忽迷茫间。

崖连但若障迎面,峡转忽如天霁颜。

岭上行云半晴湿,晴云俄追湿云及。

雨来祇送山气腥,雨过顿助滩声急。

星光渐大日已曛,摇舟泊入千鸥群。

矶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

十年尘梦快冰释,中夜临风展瑶席。

大鱼听曲来昂昂,独鹤掠舟飞拍拍。

梦醒远柝闻五更,茫茫露下空江平。

舟人醉眠时呓语,百呼不应天将明。

形式: 古风

冬日过西湖(其二)

湖上群山对酒尊,无山无我旧吟魂。

不须剪纸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