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

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

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

鼎湖忽踰年,始克罢趋造。

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转变。开篇“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远离尘嚣,栖身于山林之中,生活简朴,心境宁静。接着“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表明诗人闭门谢客,专心于佛学修行,不再涉猎世俗学问。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日复一日地静坐思考,时间流逝而不觉,连日常的清洁工作都忘记了。而“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则通过环境的空旷与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诗人对奔忙追逐的生活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回忆了过去繁忙的官场生活,与现在的隐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可能是指过去的荣耀与恩遇,而“鼎湖忽逾年,始克罢趋造”则暗示了这些过往已成过去,诗人终于能够摆脱束缚,自由自在。

最后,“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是对友人的赞美与鼓励,希望他也能坚守本心,保持高洁的品质。“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则是对长寿与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淡泊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自我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二)

六月乃屡雨,良田不忧槁。

独念桂林戍,触热赴南讨。

道路备攘掠,所过净于扫。

缚人夜送军,吏卒何草草。

蛮獠亦人类,义利启戎好。

寻原可制乱,机要贵及早。

夜来送者还,颇言暍横道。

诸军四面集,同月约皆造。

谁为饥渴谋,性命安可保。

藜藿虽满盘,对之令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陈溪山韵

幽人慎素履,古道思独往。

瞋目登高台,浮云不足上。

丹砂炼仙骨,沆瀣濯神爽。

远怀澄江静,耿若孤月朗。

河汉自倾注,山川邈游想。

敛迹倦飞翼,归耕故时壤。

好风从东来,空谷感遗响。

诏书荐遗逸,郡府属高仰。

聊持东湖水,往助敬亭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楚石琛藏主自蒋山归却欲就丛林阅藏同舟清江之上赋此赠之

手携北山云,却上西江水。

月明洲渚生,叶落风不起。

虚舟不移棹,寒波钓金鲤。

银河转碧落,北斗去天咫。

龙吟匣中剑,虎跃弦上矢。

杀机谁敢当,吹毛岂轻试。

贝叶启千函,木榻脱双履。

惟应胜壁观,悠悠度年岁。

形式: 古风

题蒙庵为黄石谷赋

东南有高丘,下临万家邑。

汪洋浃春润,沃衍盛秋入。

群山若浪波,起伏翠重袭。

灵运好奇险,高平罕相及。

幽人园绮间,周览度原隰。

随山导清泉,积石拾层级。

结庵以蒙名,果行信所执。

良时一来游,朔月九交十。

门当星斗高,陇卧风雨湿。

一川灯火归,宾从杂车笠。

登高愧能赋,腾身竦山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