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依岂恨移来晚,欲诉犹须说到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感或境遇的深深依赖和理解,认为即使相处的时间晚了一些,也无需为此感到遗憾。"相依岂恨移来晚"传达出的是一种随和接纳的态度,认为只要有相互依靠,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太迟。而"欲诉犹须说到明"则暗示了诗人愿意坦诚相对,即使有心事,也要在明天或者适当的时机充分表达出来,不隐藏不掩饰。
整体来看,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真挚与沟通的重视,以及对时间流转中情感交流的理解。高似孙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并重的文学特色。
不详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莼逢鲈始服,橙入蟹偏香。
最觉黄花如有意,却怜豪蟹欲相疏。
龙尾石须分几寸,牡丹花不望头纲。
相次西风吹蟹老,眼前且作鲙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