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童之师,顶雪颔丝。三篾住山计,孤藤横膝时。
潭寒秋到早,空阔月行迟。
提起宗家无字印,门门何处不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天童之师"的禅师形象,他头戴积雪,胡须如丝,生活简朴而深沉。他的修行方式独特,选择在山中静修,有时倚靠孤藤,独自度过时光。秋意早早降临潭水,显得格外清冷,而空旷的夜空下,月亮的移动也似乎变得缓慢。
诗人赞美这位禅师的宗派传承深厚,即使没有华丽的言辞或文字标记,他的精神和教诲却能适应任何环境,深入人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师的内在修为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不详
孤身云閒,老发雪白。丛林眼孔清,河汉口门窄。
应时谁外诸缘,转处自消一色。
峥嵘万像森罗,向道与他平出。
眉垂而杨,口默而方。了见源底,净极发光。
月魂排夜色,斗气濯秋霜。
谁嫌眼上瞋生角,我道机前影不章。
看看,心空骨寒槁木暖,未发髑髅津沥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端。
相呼相唤知音会,为我门前倒刹竿。
馀云消于霁虚,片月上于秋壶。
光清岩壑,影现江湖。类中之异,物中之珠。
虎生三日食牛气,马走千里随母驹。
赏音有以,德邻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