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月迎宵挂,晴云到晚留。
为遮西望眼,终是懒回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月亮和云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西边某个地方或情感的留恋之情。新月初升挂于夜空,为宵夜增添一抹柔和之色;晴朗的云朵在晚间仍然停留,不肯离去。
"为遮西望眼"一句,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遮挡自己的视线,表明他不忍心看到那西方的风景,因为这会激起他的思念之情。"终是懒回头"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惰性,或许是因为害怕一旦回首,那些美好和痛苦的记忆又会涌上心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遥远之地的深情与留恋。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源上花初发,公应日日来。
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
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
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