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翰毕学士外制柴舍人故兵部阁老王公之门生又与第五厅舍人同在两制追思馀庆因赋短章寄于三君子

掌贡司言耀圣朝,宦途屯否数难逃。

雄文自贮胸中甲,直气谁防笑里刀。

黄阁不登名甚屈,紫垣终老道弥高。

君看身后荣多少,两制门生伴凤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掌管进贡事务的人赞誉着圣明的朝廷,仕途中的起落总是难以避免。
他胸怀壮志,文章才华出众,但谁能料到背后的阴险嘲笑呢。
未能进入宰相之位实为遗憾,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因此显得更高尚。
看看他身后留下的荣誉有多少,作为两制门生,他的成就如同凤凰的羽毛般珍贵。

注释

掌贡司:掌管进贡事务的官职。
耀圣朝:赞美圣明的朝廷。
宦途:仕途。
屯否:艰难困苦。
雄文:杰出的文章。
胸中甲:心中的才华。
直气:正直的气节。
防:提防。
笑里刀:暗藏的恶意。
黄阁:宰相府。
名甚屈:未能登上高位。
紫垣:皇宫。
终老:度过一生。
道弥高:道德修养更高。
身后荣:身后留下的荣誉。
两制门生:两制(唐宋时期高级官员)的学生。
凤毛:比喻珍贵或优秀的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偿所作,通过对宫廷内翰和外制官员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理解与感慨。诗中“掌贡司言耀圣朝”一句,直接点出了诗歌背景是在一个政权鼎盛时期,而"宦途屯否数难逃"则透露出官场中的复杂和险峻。

"雄文自贮胸中甲"表明诗人内心的才华和力量如同坚固的盔甲,"直气谁防笑里刀"则显示了他不畏强权、直言真理的态度。"黄阁不登名甚屈"可能是因为仕途未得志,而感到苦闷;"紫垣终老道弥高"则是一种对未来抱持希望的表达,虽年迈但仍有所追求。

最后两句"君看身后荣多少,两制门生伴凤毛"是诗人向友人展示自己过去的荣耀,并且期望与同僚共享美好时光,共同飞升。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仕途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六)

空留遗像在凌烟,谁继堂堂命世贤。

将相位高三十载,风云道合一千年。

霖收傅说岩前雨,石陨娲皇补后天。

见说吾君举哀处,重瞳挥洒泪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七)

君恩虽听罢居留,官拜维师命更优。

异物忽随黄石葬,晚年终负赤松游。

凭谁借箸论归马,无复停车问喘牛。

唯有功名书信史,肯同尘土一时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五)

麟丧虚灵囿,凤衰空帝梧。

陶镕存庶汇,霖雨润寰区。

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

九原何所恨,犹未灭匈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一)

玄象中台坼,皇家上相薨。

大功铭玉铉,密事在金縢。

无复同鱼水,空嗟失股肱。

若言丰沛旧,陪葬近长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