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阮洞

天台春煖兰若馨,海榴喷血黄鸟鸣。

风晴雨霁洞天晓,画屏有路游人行。

刘郎阮郎剡溪客,结伴穷幽绝人迹。

洞口遥闻漱玉声,时有飘英点溪碧。

扪萝涉水前攀缘,瞥见胜景层峦巅。

夭桃瑶草蔓深谷,飞楼杰阁凌青烟。

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

初疑帝子别潇湘,珠佩珊珊移玉趾。

环姿玮态踌躇久,熟视人间未尝有。

罗幕深沈邀客留,胡麻为饭椒浆酒。

问郎于此何当还,壶中景迥非尘寰。

客惊遽返觅闾里,子孙虽在皆重玄。

年华瞬息嗟浮世,往事分明如梦寐。

相与回寻旧路非,乱山稠叠烟云蔽。

我来蹑屐观遗踪,松阴坐久曾不逢。

野僧相引下山宿,落霞斜日林梢红。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台春暖兰香飘,海石榴花鲜艳鸟鸣叫。
晴空万里洞天明,画屏小径游客行。
刘郎阮郎是游客,探索幽深罕有人迹。
洞口传来漱玉声,花瓣偶尔点绿溪。
手攀藤蔓涉水行,美景层层山顶现。
桃花瑶草山谷长,飞檐楼阁入青烟。
金桥横跨潭上龙背,双鸾轻盈饮水边。
初疑仙子别潇湘,步履轻盈如玉仙。
姿态曼妙凝视久,世间罕见此景象。
深帷宴客酒香浓,芝麻饭椒浆款待。
请问何时能归还?壶中世界非人间。
客人惊慌找故乡,子孙虽在已隔世。
感叹岁月如流水,往事如梦历历在目。
一同回头寻旧路,山峦重叠云雾遮。
我来登山寻遗迹,松荫之下久无遇。
野僧引领下山宿,夕阳余晖照林梢。

注释

兰若:寺庙。
海榴:石榴。
漱玉声:形容泉水声清脆。
飘英:飘落的花瓣。
扪萝:手摸着藤蔓。
绰约:姿态优美。
帝子:传说中的仙子。
珠佩:珠串装饰。
罗幕:华丽的帷幕。
胡麻:芝麻。
尘寰:尘世。
重玄:道教指超越生死的境地。
瞬息:瞬间。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处。
野僧:野外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之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即以“天台春煖兰若馨”、“海榴喷血黄鸟鸣”勾勒出一个生长旺盛的自然画面,其中“兰若馨”形容兰花芬芳,“海榴喷血黄鸟鸣”则是对景色的一种比喻,海榴喷血形容其红艳欲滴的样子,黄鸟鸣叫增添了一份生动。接着“风晴雨霁洞天晓”、“画屏有路游人行”写出了山谷内外的景象,一方面是天气万千的变化,一方面是人们在此悠然自得的游历。

诗中的人物活动也颇为生动,如“刘郎阮郎剡溪客”、“结伴穷幽绝人迹”表明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喜爱。他们在深山幽谷中留下足迹,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洞口遥闻漱玉声”、“时有飘英点溪碧”则是对声音和色彩的细腻描绘,让人仿佛能听见清泉的声音,看到水中飘落的花瓣。

“扪萝涉水前攀缘”、“瞥见胜景层峦巅”展现了诗人探幽寻胜的豪迈情怀和对美景的赞叹。山谷中的夭桃瑶草蔓深,飞楼杰阁凌青烟,都在形容这片山水之美。而“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则是诗人对美景的联想和想象,金桥、龙背、双鸾等意象增添了一份神秘与仙境般的气息。

接下来的“初疑帝子别潇湘”、“珠佩珊珊移玉趾”是诗人对美景的惊叹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环姿玮态、罗幕深沈邀客留等句,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友人的欢聚情谊。至于“问郎于此何当还”、“壶中景迥非尘寰”,则是对未来归途的询问和对眼前美景的珍惜。

最后,“客惊遽返觅闾里”、“子孙虽在皆重玄”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道法修炼的追求。诗末“年华瞬息嗟浮世”、“往事分明如梦寐”则是对岁月流逝和过往经历的感慨。“相与回寻旧路非”、“乱山稠叠烟云蔽”写出了诗人再次踏上探访旧地之旅,面对自然界的无常和时间的变迁,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愫。

“野僧相引下山宿”、“落霞斜日林梢红”则是诗的尾声,以一幅温馨的画面结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寄托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妙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

吴师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王公觌赏海云山茶合江梅花

何处珍丛最早开,海云山茗合江梅。

忽传诗帅邀肤使,不用歌姬侍宴杯。

晓艳鲜明同绮靡,晚妆清淡奉徘徊。

此时文酒风流事,岂似临江放荡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翠锦亭

东阁治台政,西堂备燕饮。

介于二堂间,华构饶花品。

红紫镇长春,四时如活锦。

公暇一绳床,上有通中枕。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金牛驿

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胜谬悠。

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

万重山势随坤顺,一勺天波到海流。

自哂据经违世俗,庶几同志未相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韩绛游鸿庆寺

十里东郊道,兹游岁月深。

参僚从行府,高会适丛林。

稚子喧沽玉,春姬笑子金。

咳珠僧护宝,醉弁客遗簪。

天赐连宵泽,民欢毕昼阴。

分明造物手,自在出尘心。

非相虽无住,残芳尚可寻。

都人望旋旆,车马又骎骎。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