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十四首(其七)清渭吟

蟠溪钓翁虬龙姿,白发照影秋如丝。

怀韬已副太公望,调鼎自是周王师。

功成拓国东海涘,周室存亡两终始。

行藏用舍吾何求,乐天知命吾何忧。

当年不兆非熊卜,白骨长埋渭川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蟠溪的钓鱼老翁,形象生动,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历史的厚重感。

首句“蟠溪钓翁虬龙姿”,以“虬龙”比喻钓翁的非凡气度与智慧,暗示他虽隐于山林,却拥有与龙并列的超凡能力。接着“白发照影秋如丝”一句,通过描写钓翁的白发映照出秋日的细丝,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钓翁的智慧如同秋天的细丝般绵延不绝。

“怀韬已副太公望,调鼎自是周王师。”这两句将钓翁比作姜太公,暗示他不仅具备辅助君主的才能,还能像姜太公一样,成为周王的智囊,调和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智慧。

“功成拓国东海涘,周室存亡两终始。”这里描述了钓翁在功成名就后,开辟疆土至东海之滨,见证了周朝兴衰的过程,显示了他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

“行藏用舍吾何求,乐天知命吾何忧。”这两句表达了钓翁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行走还是隐藏,使用或放弃,都无欲无求,顺应天命,无忧无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当年不兆非熊卜,白骨长埋渭川曲。”最后两句通过一个典故,讲述钓翁当年未被周文王所识,最终未能实现辅佐君王的宏愿,他的遗骨长埋在渭水的弯曲处,表达了对未遇明主的遗憾,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钓鱼老翁的描绘,展现了其深邃的智慧、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历史的厚重感。

收录诗词(67)

叶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叶兰之父,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

  • 字:德新
  • 籍贯:鄱阳

相关古诗词

古乐府十四首(其八)吴江铁马行

汉江之水连天碧,三国人材世无敌。

曹公兵法亚孙吴,赤壁楼船燧烟黑。

飞星散落天无云,铁锁截断奔波倾。

遏险能同剑阁守,镇国未必踰长城。

石头城下波摇月,东望长江正空阔。

吴儿醉饮自酣眠,不知一夜楼船发。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九)金铜仙人辞汉歌

秦王遣使登蓬莱,海山不见楼船回。

汉王自吸九霄露,凌空为筑仙人台。

仙人独立霄汉顶,俯视人间沸如鼎。

武皇欲火正薰天,一滴何曾酌清冷。

昆池既凿鱼龙开,滇国自献真龙媒。

偷桃小儿诚戏谑,青鸟未必瑶池来。

茂林草树秋萧索,火井冰寒厚三尺。

仙人辞汉出宫门,清泪如澌愁不得。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牧羝行

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

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一)华亭曲

九山苍苍海之阳,山青海碧生凤凰。

陆家兄弟双儿郎,碧落万里同翱翔。

鹰鹯啄人多害伤,华亭夜鹤声凄凉,君胡不游归故乡。

君不见张留侯,三世相韩报韩仇。

归来自伴赤松子,一生出处何优游。

西风飒飒莼鲈秋,为君一醉商声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