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名为《读书》。诗中以“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开篇,表达了对读书目的的深思与疑惑,似乎在探讨读书的意义究竟何在。接着,“此意虽等閒,高情寄无限”,诗人又转而表达出读书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和高尚情感。
“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读书时内心的波动与沉浸,仿佛时间与空间都被书中的内容所占据,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心灵在历史的长河中错磨,情感在知识的海洋中翻腾。
最后,“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诗人以自然景象作为比喻,暗示了读书如同欣赏自然之美,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心灵得以宁静。白云飘过,春日的山林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读书后内心平静状态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读书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自然乃至宇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