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二)

隐隐帆樯外,分明见法幢。

川光孤断石,井脉割寒江。

折苇僧归渡,观潮客倚窗。

一窥龙女偈,坐使战心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庄严。首句“隐隐帆樯外,分明见法幢”以隐约可见的船只和清晰可见的佛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直抵心灵深处的氛围。接着,“川光孤断石,井脉割寒江”两句,通过描绘光线在断石上跳跃、井水与寒冷江面交织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美与深邃。

“折苇僧归渡,观潮客倚窗”则将视角转向人物活动,僧人乘着折断的芦苇渡过江面,观潮的旅人倚靠窗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人文气息。最后,“一窥龙女偈,坐使战心降”以龙女的偈语为引,暗示了佛法的威力,能够平息内心的纷扰与战争般的激烈情绪,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人物安排,展现了金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之美,以及佛法对人心的深刻影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三)

凭虚聊骋望,面面荻芦秋。

坐据三生石,心随万里流。

鼋鼍争出没,楼馆定沉浮。

向夕烟氛敛,珠光似可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四)

法界元无着,寥寥空水云。

钟声潮外住,佛相镜中分。

经为鱼龙说,人将鹳鹤群。

慈航如可借,不厌往来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宿荆溪上塘庵述怀余向曾游此匆匆十年矣

园令还多病,东方更少徒。

寻山只独往,到寺即吾庐。

酬答惭居士,衣冠谢鄙儒。

冥心偶有会,木榻小跏趺。

禅栖吾所好,来往亦随缘。

信宿还今夕,支离又十年。

病身宁礼束,懒性已书捐。

兴到成开口,逢人更默然。

海上倭方急,云中虏又侵。

缨冠本非分,抱膝复何心。

树冷秋前寺,篁齐雨后林。

此乡非楚泽,濯足亦成吟。

委形堪落魄,任性绝安排。

得失浮生梦,闲忙造物差。

平湖疏野树,微雨寂山斋。

欲证空王偈,犹嫌落几阶。

家园只百里,几月不知归。

饭合山僧灶,眠分渔父矶。

貌衰非示病,才拙似忘机。

虽然断荤酒,不惹独醒讥。

山房夜雨歇,檐溜响空阶。

叔夜惟贪睡,荣趎又孰偕。

废梳同祝发,厌肉类持斋。

转觉人情隔,岩僧却可侪。

形式: 古风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二首(其一)

关通百粤会,地带上游雄。

车马年年客,尘埃滚滚中。

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出处将谁是,徒令怀古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