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吟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冬至时节正值一年中的一半,天道之心永不改变
阳气刚刚开始萌动的时候,世间万物还未苏醒
深沉的酒味尚且清淡,宏大的声音此刻稀疏
如果这些话你不信服,那就去请教伏羲这位古老的智者

注释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中间点。
天心:古人认为天道的核心,象征着自然法则。
一阳:指冬至后逐渐增长的阳气,象征生机。
万物未生时:描述冬至时万物处于休眠或未萌发的状态。
玄酒:古代对未发酵的米酒的称呼,象征质朴。
庖羲:传说中的古代圣人,伏羲氏,与后文的智者形象相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冬至吟》,以冬至这一节气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独特感悟。首句“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表达了冬至这一天,尽管是一年中最寒冷之时,但天地之心(指宇宙运行的规律)并未因此改变。接下来,“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描绘了冬至阳气开始萌动,而万物尚未复苏的寂静景象,象征着生机的潜伏与等待。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两句,通过“玄酒”(淡味的酒)和“大音”(无声之音)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此时的朴素与宁静。最后,“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以伏羲作为典故,暗示如果还不理解这种深藏的道理,可以去询问古代的智慧先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理于景,借冬至时节的自然现象,阐述了阴阳变化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哲理性与深沉之美。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半醉吟(其一)

半醉上车儿,车儿稳碾归。

轻风迎面处,翠柳拂头时。

意若兼三事,情如拥九麾。

这般闲富贵,料得没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古琴吟

长随书与棋,贫亦久藏之。

碧玉琢为轸,黄金拍作徽。

典多因待客,弹少为求知。

近日僮奴恶,须防煮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史画吟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

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

诗史善记意,诗画善状情。

状情与记意,二者皆能精。

状情不状物,记意不记事。

形容出造化,想像成天地。

体用自此分,鬼神无敢异。

诗者岂于此,史画而已矣。

形式: 古风

四者吟

目时然后视,耳时然后听。

口时然后言,身时然后行。

前不见厚禄,后不见重兵。

惟其义所在,安知利与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