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怀古迹五首(其三)

海徼皆吾土,浮生任所之。

若为湘水夕,不置逐臣思。

落落安刘策,英英吊屈辞。

雄才掩千古,慷慨有馀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符锡所作的《长沙有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以长沙的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

首句“海徼皆吾土,浮生任所之”,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遥远的边疆还是广阔的海洋,都是祖国的土地,人生的漂泊与选择应由自己决定,体现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自豪感和对个人命运的自主权的尊重。

接着,“若为湘水夕,不置逐臣思”一句,借湘江之水的晚景,暗喻历史上的流放之事,表达了对被贬谪官员的同情与怀念。这里的“逐臣”指的是古代因政治原因被贬到偏远地方的官员或文人,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寄托了对历史中那些无辜遭受贬谪者的哀思。

“落落安刘策,英英吊屈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提到的是汉初的谋士陈平(安刘策)和楚国的诗人屈原(吊屈辞)。陈平在汉初辅佐刘邦,功勋卓著;而屈原则因忠君爱国而遭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位历史人物,既赞扬了他们的智慧与忠诚,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思考。

最后,“雄才掩千古,慷慨有馀悲”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卓越才能的敬仰以及对他们命运多舛的感慨。这里的“雄才”不仅指陈平和屈原,也泛指历史上所有具有非凡才华却命运坎坷的人物。诗人通过这种感慨,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沙历史遗迹的怀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沙有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子湖南日,年衰世路迷。

鸥波怜泬寂,渔艇漫依栖。

巴道仍妖梗,秦天出汉低。

文章竟何用,名字谪仙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长沙有怀古迹五首(其五)

湖南闻自昔,风壤慨重过。

地阻铜标远,云深草泽多。

朝廷忧赤子,司牧慎催科。

疲民万无赖,往辙鉴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再至辰阳假寓龙兴寺喜诸友见过

他日趋庭客,春鸿迹谩寻。

洞门过道侣,虚室憩禅心。

山带城隍老,江分草树深。

静闻龙雨去,还傍洗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呈陶明府(其一)

长官贤孰似,平易近人人。

彭泽家风远,河阳惠政新。

边隅花作县,幽洞鸟鸣春。

骥足时看展,无誇汉吏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