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道中杂兴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

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

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

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

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陈秀民的《滦阳道中杂兴》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内心的感受。首句“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展现了旅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早晨出发,傍晚抵达要塞,暗示旅途的辛劳。接下来,“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夜晚的寂静和孤独,风声萧瑟,月色明亮。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进一步描绘了野外宿营的场景,短小的车辕停在空旷之地,晚风吹过,凄凉的胡笳声增添了寒冷与哀愁。诗人以“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表达了自己的身份和异地为客的境遇,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前往更远方乌桓的无奈,接着“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描绘了具体的地理路径,太行山的雄浑险峻让诗人感到忧虑。“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运用比喻,形容自己在天地间漂泊不定,如同水上孤舟。

最后两句“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从东海岸到西江畔,揭示了旅程的漫长,而“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尘世劳碌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40)

陈秀民(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嘉兴人。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有《寄情稿)

  • 字:庶子
  • 籍贯:元温州

相关古诗词

送强彦栗归吴

嗟我吴越人,茕茕客燕都。

凡见吴越士,依依不忍疏。

况子重信义,尤与他人殊。

宁无情缱绻,执手与踟蹰。

蓟门秋月白,城头夜啼乌。

城中良家子,半是南征夫。

或从张都护,或属李轻车。

道傍别妻子,泣下如迸珠。

自非英雄姿,孰使祸乱除。

戎马暗中国,游子将何趋。

并州非故乡,东吴有田庐。

子归慰父母,繄我独何如!

形式: 古风

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

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

客子衣裳单,宁不畏霜露。

驱车国东门,迢迢怀往路。

尺璧横道周,谁能一回顾。

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

天台隔三江,丹霞夹玄雾。

黄精或可寻,胡麻庶当遇。

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

我马病已久,东西厌驰骛。

逸驾如可攀,吾将执其御。

形式: 古风

题王长史所画天平龙门图

月黑山鬼号,苍龙斗折角。

仙人一掌擎,不令堕深壑。

秋高势崚层,日暮气惨错。

阑干冰柱悬,凌乱雪花落。

路狭仅通人,峰寒不栖鹤。

王侯天机峻,跻攀故盘礴。

写作龙门图,奇气低五岳。

神鱼息天池,有待风雷作。

形式: 古风

壬午九月九日与郭希仲纪叔维马希远饮周景文晚香堂上纪画墨菊马鼓琴既而各赋一首

去年登堂三月三,主人置酒浇春衫。

今年登堂九月九,堂上主人复多酒。

马生弹琴纪生画,郭子题诗美如炙。

四明狂客醉欲倒,菊花插帽秋光好。

百年节序能几逢,人生会合何其少。

人生会少将奈何,为君起舞为君歌。

歌残酒尽更须酌,莫待他年白发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