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湖北赵司仓三首(其二)

黼扆天高德意深,恩言临遣重丁宁。

九霄雨露新英节,一日风雷遍洞庭。

财力定能均息耗,米盐因得裕常经。

如今想见南翁喜,长望吴头认使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龙椅之上天高远,皇恩浩荡深如海,离别之际再三叮咛。
如同九天之上的甘霖滋润新生的英杰,一日之间风雷激荡,遍及洞庭湖。
国家财力得以平衡,民生所需物资充足稳定。
此刻想象老者南翁定会心怀喜悦,长久地望着吴地,期待使者之星的出现。

注释

黼扆:龙椅。
天高:比喻皇权崇高。
德意:皇帝的品德和心意。
丁宁:叮嘱,再三告诫。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象征皇权。
雨露:比喻恩泽。
新英节:新生的杰出人才。
洞庭:指洞庭湖,这里代指广大地区。
均息耗:平均分配消耗。
米盐:日常必需品,比喻民生。
裕常经:充足稳定的供应。
南翁:南方的老者,可能指特定人物。
吴头:吴地的边界或入口。
使星:使者或官员,这里比喻重要的信息或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创作的组诗《上湖北赵司仓三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赵司仓的赞美和对其任职地方的期许。首句“黼扆天高德意深”,以龙袍象征皇恩深厚,暗示赵司仓受到朝廷的信任与重托。次句“恩言临遣重丁宁”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关怀和赵司仓出使前的郑重嘱咐。

第三句“九霄雨露新英节”,将皇恩比喻为滋润万物的雨露,期待赵司仓如同新生的英杰,接受这份恩泽后能展现出新的气象。第四句“一日风雷遍洞庭”,则描绘出赵司仓的影响力迅速而广泛,如同风雷震动整个洞庭湖区域。

第五句“财力定能均息耗”,表达对赵司仓理财能力的信心,希望他能妥善管理财政,平衡收支。最后一句“米盐因得裕常经”,进一步强调他的施政能让民生基本需求得到充足保障,百姓生活安定。

结尾两句“如今想见南翁喜,长望吴头认使星”,通过想象赵司仓到达湖北后,当地百姓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满怀期待地望着使者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赵司仓出使成功和地方繁荣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展现了对官员的赞美和对地方治理的期待。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上湖北赵司仓三首(其一)

君侯德业简渊衷,亟上朝端望寖隆。

鹓鹭羽仪从北阙,骖騑礼乐正西风。

六条郡国褰帷里,万里沅湘揽辔中。

早晚诏书归衮舄,由来周召合三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上湖南孙漕四首(其四)

湘雨湘田处处同,谁知公意与天通。

爱民天亦忧民事,望岁公应喜岁丰。

自古强兵先足食,从今积粟可平戎。

关中事业非难办,要看他时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上湖南孙漕四首(其三)

湘俗湘人百不忧,口无异论只歌讴。

皆言此日孙夫子,还是当年郭细侯。

不信民情容易得,可能仁闻镇长流。

而今九郡皆膏泽,看取黄云万顷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湖南孙漕四首(其二)

湘水湘江衮衮流,南连五岭北荆州。

造船行粟无遗算,自叶流根皆运筹。

国计已多刘晏策,民情滋欲寇恂留。

善刀莫起庖丁念,何止恢恢十二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