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前平院戏书触目

道边小寺名前平,残僧二三屋半倾。

旁分千畦画楸局,正对一山横翠屏。

修纤弱蔓上幽援,坚瘦稚柏当前荣。

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

村虚卖茶已成市,林薄打麦惟闻声。

泥行扶犁叱新犊,野馌烧笋炊香粳。

十年此乐发梦想,忽然到眼难为情。

上车欲去复回首,那将暮境供浮名。

形式: 古风

翻译

路边有一座名叫前平的小寺,僧人稀少,房屋破败。
寺旁有千块田地,棋盘般排列,对面则是如翠屏般的青山。
细长的藤蔓攀爬在幽静的梯子上,坚韧的幼柏在眼前茂盛生长。
稻田里的稻谷青翠,白鹭翩翩飞下,桑葚熟透,黄鹂鸟鸣叫。
村庄宁静,卖茶已成为热闹的市场,树林深处只有打麦的声音。
农夫们在泥泞中扶犁,呵斥着新牛,野外的人们烧竹笋煮香米。
想起过去的十年这种田园乐趣,如今亲眼所见,却难以言表。
准备上车离去时,又忍不住回头,不愿把这乡村暮景当作追名逐利的背景。

注释

道边:路边。
小寺:小型寺庙。
名:名字。
前平:寺庙名。
残僧:稀少的僧人。
屋半倾:房屋破败。
千畦:千块田地。
画楸局:棋盘状的布局。
横翠屏:如屏风般的青山。
修纤:细长。
弱蔓:藤蔓。
幽援:幽静的梯子。
坚瘦稚柏:坚韧的幼柏。
稻秧:稻谷。
白鹭:白鹭。
桑椹:桑葚。
黄鹂鸣:黄鹂鸟鸣叫。
村虚:村庄宁静。
卖茶已成市:卖茶成为市场。
打麦:打麦子。
闻声:只听到声音。
泥行:在泥地里行走。
扶犁:扶着犁。
叱:呵斥。
新犊:新牛。
野馌:野外送饭。
烧笋:烧竹笋。
香粳:香米。
十年此乐:过去的十年的乐趣。
发梦想:引发梦想。
难为情:难以表达心情。
回首:回头。
暮境:乡村暮景。
浮名:表面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小憩前平院戏书触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田园景象。首句“道边小寺名前平”,点出地点是一个路边的小寺庙,环境清幽。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残僧”、“屋半倾”展现了寺庙的破败,与“千畦画楸局”、“横翠屏”的山景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之美。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植物生长的细节:“修纤弱蔓上幽援,坚瘦稚柏当前荣”,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和生机。稻田里的青苗和白鹭,桑树上的紫色桑椹和鸣叫的黄鹂,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随着视线转向村庄,诗人写到“村虚卖茶已成市,林薄打麦惟闻声”,描绘出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热闹而质朴。农夫们劳作的场景,“泥行扶犁叱新犊,野馌烧笋炊香粳”,充满了乡土气息。

最后两句“十年此乐发梦想,忽然到眼难为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慨,以及对繁华世事的淡然态度。“上车欲去复回首,那将暮境供浮名”,诗人意识到即使身处尘世,也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愿让世俗的名利蒙蔽了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其九)

万物备于我,本来无欠馀。

寠儒可怜生,西抹复东涂。

斯文如大厦,倾坏要力扶。

犬子真鼠辈,辛苦卖子虚。

形式: 古风

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

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讵必泛酒登华堂。

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

形式: 古风

山中饮酒

百屋堆金钱,万户封公侯。

富贵人所羡,熟计终缪悠。

有酒君但饮,有山君但游。

虽云亦梦事,要是胜一筹。

独醉新丰市,遗魂招马周。

清啸苏门山,旷度交公休。

烂烂目如电,凛凛气愈遒。

骑鲸归东海,已矣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中夜归戏作短歌

骏马不用换美妾,名酒不用博凉州。

霜天饮酒骑马出,驰猎蹴蹋川原秋。

少年意薄万户侯,白首乃作穷山囚。

箭锋岂必尽狐兔,胸次聊欲平山丘。

夜归湖上酒初醒,庄舍萧条灯火冷。

解刀自笑太粗生,却染松煤飞兔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