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久不雨,今辰忽闻雷。

殷殷地中出,轰轰空际来。

电光倏先驰,掩耳恐不及。

阴云势相交,销铄畏毒日。

上天行号令,君子敬天威。

端坐每深省,整冠仍敛衣。

苍生苦炎热,喘汗不可过。

寄声谢丰隆,为起神龙卧。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久以来没有下雨,今天早晨忽然听到雷声。
沉闷的雷声从地下传出,轰鸣声在空中回荡。
闪电迅速飞驰,怕耳朵来不及捂住,以防被震聋。
乌云聚集,担心酷暑的毒日被雷火消融。
这是上天在发布命令,君子应敬畏天威。
我端正坐着深深反思,整理衣冠表示敬意。
百姓苦于炎热,汗水湿透衣衫,难以承受。
我向雷神丰隆祈求,希望他能唤醒沉睡的神龙降雨。

注释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忽闻:忽然听到。
殷殷:沉闷的雷声。
轰轰:雷声轰鸣。
电光:闪电。
掩耳:捂住耳朵。
阴云:乌云。
销铄:消融。
行号令:发布命令。
天威:天的威严。
深省:深入思考。
敛衣:整理衣裳。
喘汗:大汗淋漓。
不可过:难以承受。
丰隆:古代传说中的雷神。
神龙:象征雨水的神龙。

鉴赏

这首宋诗《雷》是章甫所作,描绘了夏日久旱后忽然雷声大作的场景。诗人通过"三伏久不雨,今辰忽闻雷",展现了天气变化的突然和惊喜。"殷殷地中出,轰轰空际来",形象地刻画了雷声从地下深处涌出,响彻天空的震撼画面。接着,诗人以"电光倏先驰,掩耳恐不及"形容闪电之快,以及对雷电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敬畏。

"阴云势相交,销铄畏毒日",描述了雷雨将至时乌云密布的情景,以及对酷暑的忧虑。诗人借此表达对上天自然规律的尊重,"上天行号令,君子敬天威",表明人应顺应天道,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在这样的天气转变中,诗人深感苍生的艰辛,"苍生苦炎热,喘汗不可过",并祈求雷神"神龙卧",带来雨水,缓解百姓的苦难。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天地法则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骢马

门前骢马无人骑,北风落日长声嘶。

细看毛骨独殊众,或言来自流沙西。

伏枥忍遭奴隶辱,立仗难贪五品粟。

将军边塞敢横行,愿同生死俱驰逐。

形式: 古风

履方携姜坦道诗卷相过为书其后

姜侯同乡井,忆昨初见时。

春风头陀庵,快作六字诗。

一别十五年,漂流各萍转。

君携此轴来,如觌故人面。

淤泥青莲花,本自不受尘。

得钱付酒保,往往遭谤嗔。

眷言方遐思,相从问消息。

清狂犹曩时,须发幸未白。

我贫过孟郊,何敢以诗鸣。

拟办黄篾舫,去寻白鸥盟。

怀人暮云碧,忧国寸心折。

安得癯仙来,共醉望沙月。

形式: 古风

题九歌图

大夫放逐沅湘滨,尝作九歌祠鬼神。

鬼神幽远不可见,肴酒芬芳犹福人。

餐菊佩兰君不识,从彼谗人为鬼蜮。

楚江呜咽楚云愁,坐对此图三叹息。

形式: 古风

题王无邪九华图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