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秋(其二)秋原

落叶不到地,远风时在林。

有人骑瘦马,终日拍鞍吟。

草色惊心老,霜痕刺眼深。

如何行路客,容易说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原野的凄美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的思绪情感。

首联“落叶不到地,远风时在林”以落叶不落地面,而是随风飘荡在树林中,营造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氛围,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同时,“远风时在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颔联“有人骑瘦马,终日拍鞍吟”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物,通过一个骑着瘦马、终日吟唱的旅人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思考的主题。瘦马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人生的不易,而“拍鞍吟”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颈联“草色惊心老,霜痕刺眼深”转而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草色因季节更替而显得苍老,霜痕则让诗人感到刺目之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暗喻了人生的沧桑与岁月的无情。

尾联“如何行路客,容易说登临”则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与反思。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种种变化,作为“行路客”的人们,或许容易在登高望远时感慨万千,但真正理解并接纳这一切的复杂性,却并非易事。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意境美和哲理性。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九秋(其三)秋瀑

空谷无人处,高泉间落霞。

寒光投涧直,悬影入云斜。

八月山有雪,二时天雨花。

老僧观不足,飞沫湿袈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十九秋(其四)秋屋

一所尖头屋,千山落木风。

日斜葭菼外,人在寂寥中。

倚树见归鸟,开轩闻草虫。

转嫌邻舍近,隔水结茅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十九秋(其五)秋社

村童喧北里,野老报西成。

掩豆豚肩小,吹豳羯鼓鸣。

神鸦飞食肉,社鼠坐分羹。

醉舞黄花下,巫阳象版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九秋(其六)秋楼

我亦有仙骨,高居远俗尘。

不因吹笛处,谁识倚楼人。

山色开三面,秋空无四邻。

超然群动外,日月逐閒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