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长林瑟瑟多悲风,猛兽引子戏林中。

白画横行动山谷,周遭十里无麋鹿。

路暗樵夫畏独归,行人愁向山家宿。

近山日日取牛羊,更齧居民横路傍。

民要耕田给仓庾,官家得知射杀汝。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猛虎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通过猛虎的形象,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首句“长林瑟瑟多悲风”,以瑟瑟的长林和悲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猛兽引子戏林中”一句,点明了主角——猛虎的存在,其“引子戏林中”的行为,既展现了猛虎的野性和自由,也暗示了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白画横动山谷,周遭十里无麋鹿”两句,通过“白画”这一形象,巧妙地描绘了猛虎在山谷间活动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它的强大与威严。而“周遭十里无麋鹿”则从侧面表现了猛虎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强调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路暗樵夫畏独归,行人愁向山家宿”两句,将视角转向人类,通过樵夫和行人的感受,展现了山林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蕴含着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敬畏。

“近山日日取牛羊,更齧居民横路傍”两句,揭示了人类与猛虎之间直接的冲突,突出了资源争夺的紧张局势。同时,这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与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最后,“民要耕田给仓庾,官家得知射杀汝”两句,表达了对解决人虎冲突的思考。一方面,农民需要土地耕作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官府可能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安全,这反映出社会对于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需求之间的平衡考量。

整体而言,《猛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人类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赋得秋夜长送方叔高二首(其一)

秋夜长,长如岁。长如岁,尚可夜。凉薄人,不能寐。

群雁各南翔,一凫尚北飞。

团团素明月,流光照我衣。

当歌正激烈,慷慨送将归。

丈夫成名微亦足,焉能终夜悲刺促。

形式: 古风

赋得秋夜长送方叔高二首(其二)

秋月皎皎夜何长,念君客游思故乡。

当垆美人惜年芳,长夜起舞歌清商。

歌清商,送急管。为君酌美酒,请君勿辞满。

夜长迢迢漏未终,离思比之何时断。

离思长,夜犹短。

形式: 古风

浑沌石行

浑沌以来不可数,万八千岁生盘古。

絪缊乃在卷石间,光怪潜通落星渚。

来从鱼腹人尽讶,坐念武侯心独苦。

八阵图成泣鬼神,三江石转凋寒暑。

苍波喷浸圆且坚,鸡子结成生理全。

久当化鸟非为怪,犬未成羊亦可仙。

玉精隐月相照射,金液流霞纷绕缠。

轻清已判中黄外,元气犹涵太素前。

英雄事往唯存石,天衡地轴今谁识。

江上尝疑雾雨寒,坐中歘恐风雷黑。

摩挲直如见溟涬,位置岂肯同沙砾。

长路相将拂剑随,天阴勿使精灵得。

形式: 古风

奉题达兼善御史壁閒刘伯希所画古木图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