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金仁趾(其三)

咸池久不考,经首遂已沈。

瓴甋竞新响,比户方追寻。

岂不悦众耳,听之伤我心。

大乐溯隆古,高唱驱浮淫。

春雷震大地,万汇出幽阴。

方圆岂能周,所遇成商参。

异道而求安,深非我素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答金仁趾(其三)》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音乐的差异,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怀念和对现代娱乐方式的反思。

首句“咸池久不考,经首遂已沈”以古代神话中的音乐源泉“咸池”和“经首”为喻,暗示了传统音乐文化的衰落。接着,“瓴甋竞新响,比户方追寻”描绘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新奇音乐的流行,人们追逐时尚的场景,暗含了对传统音乐被边缘化的感慨。

“岂不悦众耳,听之伤我心”两句转折,指出尽管现代音乐能够满足大众的听觉享受,但对诗人而言却触动了内心的伤感,流露出对传统音乐的深情怀念。

“大乐溯隆古,高唱驱浮淫”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向往,认为真正的音乐应该源自远古,具有高尚的情操,能够驱除社会的浮躁与庸俗。

“春雷震大地,万汇出幽阴”运用自然景象的比喻,象征着音乐的力量能够唤醒万物,带来生机与光明,暗含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

“方圆岂能周,所遇成商参”则表达了艺术创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指出艺术作品不能完全遵循某种固定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形成独特的风格。

最后,“异道而求安,深非我素襟”表明诗人对于追求不同道路以求得内心安宁的态度持保留意见,认为这并非他一贯的胸襟和追求,体现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传统与现代音乐的对比,以及对艺术本质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现代生活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金仁趾(其四)

大物须大勇,力用方不穷。

苟以径寸莛,叩彼万石钟。

所持既微弱,发响安能洪。

良农无水旱,频年不辍耕。

播植或鲁莽,仍复无秋成。

尔我慕前修,收穫希丰赢。

操狭而望奢,亦防稂莠生。

形式: 古风

乙亥二月望前二日观察卢同年雅雨招同牛真谷沈沃田江松泉游真州潘园

一室閟官署,偪侧忘寒温。

东风洒然至,俄见庭草新。

万类欣向荣,生意陶洪钧。

孤吟寄遥想,畅观大块春。

驰情整巾屐,欲出还逡巡。

观察驻旌节,惠然存故人。

折简治丰膳,邀我游潘园。

杂花烂丘壑,修竹森琅玕。

登楼豁远眸,遥见江南山。

山色带长江,烟水罗青天。

飘忽悦高鸟,胸臆超云峦。

主宾况名辈,歌咏凌谪仙。

直令造化机,蓊勃摅毫端。

兹游洵足乐,俾我情屡迁。

还期理舟楫,一泛西湖滨。

归来握诗卷,重访平山巅。

形式: 古风

雨后读吴好山诗刻

晓风散微凉,阶前昨夜雨。

浅草新绿滋,佳禽隔窗语。

独坐闻皋兰,幽香度远渚。

展读好山诗,萧然涤尘虑。

仰首见孤鸿,遥向前峰去。

形式: 古风

赠吴好山

庞公隐鹿门,申蟠潜内黄。

岂乏用世才,实为廉耻防。

灿灿繁华子,奔趋日不遑。

一朝矜所得,顾盼生辉光。

高人慕云鹤,摩霄振六翮。

宇宙任逍遥,时与飞仙约。

回首望尘寰,纷纷叹销铄。

同声每相应,山川失寥廓。

偶来武陵城,邂逅钦述作。

相与一把臂,足以慰离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