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戏赠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鞦韆。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暮春时节来到江边,天气阴沉似寒食天。
杏花香气弥漫在麦粥中,柳絮飘飞陪伴着孩子们荡秋千。
在这个花朵盛开的季节,人们正当青春年华。
无从知晓何处的哀愁,却已化作琴弦上的旋律。

注释

春暮:晚春。
寒食天:清明时节(寒食节后的一天)。
杏花:早春开放的花朵。
麦粥:用麦子煮成的粥。
柳絮:柳树种子的白色绒毛。
鞦韆:中国传统儿童游戏用具,类似秋千。
芳菲节:指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
桃李年:指年轻人的年龄,桃李比喻学生。
恨:哀愁或遗憾。
筝弦:古筝的弦线,这里指代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边塞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思念之情。首句“春暮越江边”设定了场景,暮春时节,江边的景色迷离而淡雅。紧接着“春阴寒食天”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阴沉,以及时间的流逝。

第三、四句“杏花香麦粥,柳絡伴鞦韆”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间的情感相结合。杏花的芬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麦粥则是日常生活中简单而温暖的食物;柳絡(即柳絮)轻盈飘逸,与鞦韆(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的行走相随,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则是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感慨。芳菲节指的是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而桃李年指的是青年时期,这里强调了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应与自然界的繁盛相匹配。

最后两句“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表达了诗人的深沉情感。筝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而筝弦则代表着音乐和艺术,这里暗示着诗人将内心的忧伤与思念化作音乐,通过艺术来抒发不尽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边塞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食物、花朵等日常事物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2)

柳中庸(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 籍贯:河东(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约775

相关古诗词

幽院早春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

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应制为宫嫔咏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其一)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其二)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