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至人阅世若云浮,来本无心去莫留。

应诏子微聊一出,如龙柱史复西游。

扁舟绿水霜天晓,夹岸丹枫泽国秋。

遥想御香清醮罢,仙鸾飞绕玉华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超凡入圣的人看世间就像浮云般淡然,来时没有刻意,离去也不必挽留。
响应朝廷召唤,像子微那样偶尔出现,如同龙柱史再次西行游历。
乘着小船在清晨的绿水之上,两岸红枫映衬着水乡的秋色。
遥想皇帝祭祀完毕,仙鹤围绕在那玉华楼的上空。

注释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超脱世俗的人。
阅世:观察和体验世间万象。
子微:古代隐士,此处借指有才华但不仕的人。
如龙柱史:比喻有才之人被朝廷征召。
扁舟:小船。
霜天晓:清晨的寒霜天气。
丹枫:红色的枫叶,象征秋天。
御香:皇帝使用的香,此处可能指祭祀仪式。
清醮:道教中的斋戒仪式。
玉华楼:宫殿或楼阁,常用于描绘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至人阅世若云浮,来本无心去莫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认为人生如同浮云,不应对任何事物有过多的留恋。

接着,“应诏子微聊一出,如龙柱史复西游”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受命而作,但心中所向仍是退隐山林,与古代隐逸如子微、柱史一样,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羁绊,重返大自然。

“扁舟绿水霜天晓,夹岸丹枫泽国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晨泛舟于碧波荡漾之中的画面。诗人在寒冷的清晨乘坐平底小船,在青翠欲滴的绿水中航行,岸边红枫如火,映照出一片秋意浓郁的景象。

最后,“遥想御香清醮罢,仙鸾飞绕玉华楼”两句,则是诗人对皇甫坦之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这里的“御香”指的是皇帝所赐的香料,而“清醮罢”则表明了这种高贵生活的淡泊与超脱。而仙鸾飞绕玉华楼,则是对那种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一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种高洁脱俗的隐逸生涯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自守、超然物外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86)

汪应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婺源汪氏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

扶疏枝叶连江浙,烜赫功名冠魏唐。

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

获通谱系诚倾盖,昭穆从斯永不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与谈命郑柯山

柯山落魄一仙翁,二十八宿罗胸中。

学术该通明若鉴,襟期豁达气如虹。

醺醺痛饮一楼月,落落高谈千古风。

一本流年无惜示,贮之他日验穷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太上皇后閤端午帖子词(其十)

阳居大夏方行令,已有微阴次第生。

细察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尤美轩

巉然绝壑临招提,仰视疑欲干晴霓。

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

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赪颜如夏畦。

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

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

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

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