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三首(其三)

一旬连夜雨,人物困泥中。

竹树侵书暗,横流趁路通。

灶烟薪更湿,檐溜耳难聪。

润逼衣襟重,何时日照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连续十天阴雨连绵,人和物都陷入困境。
竹林树木遮挡视线,雨水横流阻碍了道路。
炉火的烟雾因潮湿而更浓,檐头的滴水让耳朵难以听清。
湿润的空气使衣服沉重,期盼何时能见到阳光从东方升起。

注释

一旬:十天。
连夜雨:连续下雨。
人物:人和事物。
困泥中:陷入困境。
竹树:竹子和树木。
侵书暗:遮挡读书的光线。
横流:横溢的水流。
趁路通:阻碍道路。
灶烟:炉火的烟雾。
薪更湿:柴火更加潮湿。
檐溜:檐头的滴水。
耳难聪:听力受影响。
润逼:湿润侵袭。
衣襟重:衣服沉重。
何时:期盼何时。
日照东:阳光从东方升起。

鉴赏

这首宋朝曹勋的《久雨三首(其三)》描绘了连绵十日的阴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诗人通过"一旬连夜雨"展现了雨势之大和时间之长,"人物困泥中"则形象地写出人们出行的艰难,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竹树侵书暗"写出了雨天光线昏暗,竹树与雨水交织,读书写字都受到影响。"横流趁路通"进一步强调了雨水泛滥,道路被淹没,行走更加困难。"灶烟薪更湿"暗示了家中生火做饭的不便,连柴火也因潮湿而难以点燃。

"檐溜耳难聪"通过屋檐滴水的声音,传达出雨声嘈杂,使人心情烦闷,难以静听。"润逼衣襟重"则写出衣物因湿气而加重,使人感到不适。最后以"何时日照东"收尾,表达了对阳光重现、雨过天晴的期盼,透露出诗人对美好天气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久雨带来的生活困顿,同时也寓含着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生活希望的寄托。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久雨三首(其二)

蚀馀仍苦雨,犹尔晦阳晖。

浩浩陂三尺,家家水半扉。

汩陈非佛意,昏垫盖天机。

祈恳须冥造,当仁要达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久雨三首(其一)

五月正阳月,何尝与雨期。

浃旬檐溜注,深夕水声驰。

古屋床床漏,苔墙堵堵隳。

子桑谁复饷,勾漏政须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小三侄远持兄嫂之命见访于荒寒寂寞中将归二诗为别(其一)

投老台山麓,松篁筑靓幽。

行年今七十,抚事几春秋。

但喜亲情话,难忘为小留。

山川烦跋履,事事见操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小三侄远持兄嫂之命见访于荒寒寂寞中将归二诗为别(其二)

不见小阮久,相看情甚温。

肯来成宅相,端可大吾门。

暖日长江路,梅花细雨村。

真成好兄弟,言谢却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