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侄远持兄嫂之命见访于荒寒寂寞中将归二诗为别(其二)

不见小阮久,相看情甚温。

肯来成宅相,端可大吾门。

暖日长江路,梅花细雨村。

真成好兄弟,言谢却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很久没见到小阮了,我们彼此看着对方,感情非常温馨。
他愿意常来我家做客,这确实能提升我家的声望。
在温暖阳光照耀下的长江路上,细雨中梅花盛开的村庄景色宜人。
我们真的成了好兄弟,虽然道谢的话语很多,但似乎又无需多言。

注释

小阮:指一个朋友的名字。
相看:互相看着。
情甚温:感情非常深厚。
肯来:愿意前来。
成宅相:常来做客。
端可:确实能够。
大吾门:提升我家的声望。
暖日:温暖的阳光。
梅花细雨村:细雨中的梅花盛开的村庄。
真成:真正成为。
言谢:道谢的话语。
忘言:无需多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小侄子来访的欣喜和两人之间深厚的亲情。诗中"不见小阮久,相看情甚温",体现了诗人久未与小侄相见,重逢时的亲切与温馨。"肯来成宅相,端可大吾门",表达了对小侄子到来能提升家族声望的期待,以及对他成长的认可。

"暖日长江路,梅花细雨村",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暖阳照耀下的长江边,细雨中的梅花村庄,景色优美,也寓含着诗人对小侄离去后淡淡的离愁。最后两句"真成好兄弟,言谢却忘言",直接抒发了诗人视小侄如兄弟的情感,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感激之情,只能以无声的行动和深深的友情来回报。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与小侄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关系。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小园午集坐间呈处和瞻明诸友

共向花时笑语频,不须七七倩花神。

中郎棋战投机捷,阁老诗坛著语新。

暖景迟迟莺唤友,落英寂寂草成茵。

牡丹芍药开非晚,更约同游浩荡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中

告老吾君得挂冠,交亲犹肯问平安。

连天秋色雁已过,满槛竹声风逗寒。

对客杯盘心共醉,催人节物岁将阑。

但知适意山林去,不觉山头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山中二首(其二)

人间久矣倦迎逢,归路牛羊带夕舂。

千点梅沉山店月,一溪烟咽寺楼钟。

穷犹羞涩巉岩面,老自平夷磊磈胸。

曾笑古人多晚谬,草庵虽小幸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山中二首(其一)

山中从事亦贤劳,安得眠云独自高。

两席地栽青紫芥,一株树接碧红桃。

春风多可移花性,夜雨无声入土膏。

那办工夫到诗句,溪灯穿屋未编茅。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