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瀹留避地有书欲归因用前韵示之

离乱身命危,烦恼头发折。

我儿在山南,百书饶苦舌。

谁知我忆儿,如火煅心铁。

人生恩爱海,各自怜骨血。

初谓时节好,膝下长娱悦。

顾今□相远,矛头苟餔歠。

兵马交往来,近日尤难说。

急投一隙宽,呼儿归暂合。

未问沟壑填,且偷须臾活。

春来两日强,寒气犹凛烈。

寄巢不蔽风,败纩聊同挟。

父坐母蓐卧,兄立弟裾接。

分散得团栾,不语意自浃。

为白润姊知,未须生悁结。

明朝倘可行,亦须回一匝。

形式: 古风

翻译

战乱中生命危殆,忧虑使我头发白折。
我的儿子在山南,读书艰辛,话语苦涩。
谁能理解我对儿子的思念,如烈火焚烧我的心。
人间情爱深似海,各自珍爱亲人。
起初以为时局尚好,能常伴孩子欢笑。
如今却天各一方,只能勉强维系生活。
战事频繁,近况难以言表。
急忙寻找一丝缝隙,唤儿归来短暂相聚。
还未谈及生死之事,先求片刻生存。
春天已至,但寒气依旧刺骨。
寄居之处无法挡风,破旧的棉絮勉强取暖。
父亲坐在母亲床边,兄长站立,弟弟披着兄长的衣襟。
虽然分散,团聚的喜悦无需言语。
告知姐姐润,不必过于忧愁。
如果明天能出行,也需绕道而归。

注释

离乱:战乱。
烦恼:忧虑。
百书:许多书本。
饶苦舌:苦于言辞。
煅心铁:如烈火焚烧。
怜骨血:珍爱亲人。
膝下:孩子身边。
娱悦:欢笑。
相远:天各一方。
矛头:勉强。
餔歠:维系生活。
兵马:战争。
隙宽:一丝缝隙。
暂合:短暂相聚。
沟壑填:生死之事。
须臾活:片刻生存。
凛烈:刺骨。
寄巢:寄居之处。
败纩:破旧棉絮。
母蓐卧:母亲躺在床上。
弟裾接:弟弟披着兄长衣襟。
团栾:团聚。
浃:喜悦。
润:姐姐的名字。
悁结:忧愁。
明朝:明天。
回一匝:绕道而归。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瀹留避地有书欲归因用前韵示之》是陈著所作,表达了战乱时期诗人身处离乱之中,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牵挂。诗中描述了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发白愁多,以及对儿子在远方的担忧。他渴望与儿子短暂相聚,哪怕只是春天里两天的温暖时光,也足以慰藉彼此。诗人还提到家中亲人共度困苦的场景,尽管生活艰辛,但亲情的力量使他们紧密相连。最后,诗人告知对方不必过于忧虑,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计划尽快团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战乱年代家庭的艰辛和亲情的坚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老兴行慈云醉中

梅花斓斑春渐芳,山弄晴色溪生光。

笋担自随信老步,一步一伫春意长。

路逢邻叟笑谓我,须鬓皓矣脚尚强。

及今行乐刻当岁,莫学痴人无知死亦忙。

味哉此语举手谢,乘兴迤逦入宝坊。

住山老子拍手喜,翠微摇曳白鸟翔。

本来未有十日别,已似故知久别遇他乡。

坐我以蒲团叠膝之榻,薰我以柏鼎醒心之香。

饱我以银丝之饼长菜之馔,瀹我以石花之水申椒之汤。

世方慕羡黄粱枕,谁顾萧飒芙蓉裳。

独如羊枣昌歜嗜,要与古柏寒松苍。

可但三宿桑下生恩爱,已是十年方外通肝肠。

畴昔尽随电光一抹过,方来能有日晷几寸量。

划然长啸出门去,弟遵吾前子扶傍。

慈云信美非吾□,归与归与仰面天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行路易送陈晟谋仕

行路易,行路易,方寸中閒是天地。

诗书能生万里翼,一出门外风云起。

彼水马儿如江河,彼醯鸡辈知瓮耳。

汝今此行有足行,我为之喜非徒喜。

先生在前充安公,后学在侧太初子。

如舟顺流帆佐使,如辕欲南车有指。

有文举表人已羡,入夫子门谁敢议。

机会来时非偶然,功名发轫斯可矣。

岂知我,犹望汝,谦以养高勿自高,虚以求是勿自是。

觅慈湖,拜象山,不见了翁愧程氏。

终为巍巍大儒宗,可是录录常流士。

自顾衰景薄下舂,聊写苦语累行李。

行路易,行路易,易处有难从此始,试深思之有馀味。

形式: 古风

过梅山弟家

好景在西林,晴边取次寻。

路融山脉水,屋戴树毛阴。

动脚影为仆,举头天见心。

清风知酒病,吹我两衣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吴景年真赞

其容渊,其髯掀,其服野,其冠圜。

是谁笔之得其粗焉,孰若见君于此笔之外,而知君于此笔之前。

气以直而肆,神以藏而全。

付所无于自信,处所有如不然。

夫固欲谢吴楚之尘,而游戏乎羲皇之天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