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

江月欲落晨鸡鸣,客船未发官船行。

晓风飕飕舟子喜,蒲帆吹出彝陵城。

鼓声坎坎日方吐,船头渐听滩声怒。

棹转俄惊又一天,桃花鸡犬回头误。

入峡愈深山愈奇,半云半雨崖倾欹。

疾风卷水水欲立,纷红骇绿相离披。

尽日冥搜思缥缈,空里无声绝飞鸟。

斜照西南一角天,数峰青入微云表。

初疑前山无路通,划然一线开鸿蒙。

乃叹伟哉神禹迹,人力疏凿天无功。

危滩更转势欲压,路断云根疑倒插。

喷珠跳雪从空来,不知此是黄牛峡。

我闻昔日有黄牛,助禹开导疏江流。

至今风云相隐见,惝恍如有神人游。

百丈高牵不可越,行人到此真愁绝。

一舟簸荡波涛中,却与鱼龙争出没。吁嗟乎!

黄牛峡水无时停,黄牛峡石无时平。

人言虽险君勿怖,那得人间有平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彝陵州出发至黄牛峡的航行经历,展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江月欲落晨鸡鸣”描绘了清晨江面上月色即将消逝,鸡鸣声响起的宁静景象。接着“客船未发官船行”则点明了船只尚未启程,官船已先行出发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了一种等待与行动的氛围。

“晓风飕飕舟子喜,蒲帆吹出彝陵城”描绘了清晨的凉风中,舟子们欢欣鼓舞,蒲帆在风中鼓动,将船只带出了彝陵城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对航行的期待,也体现了自然之力的助力。

“鼓声坎坎日方吐,船头渐听滩声怒”描述了随着太阳升起,鼓声震响,船头逐渐能听到湍急水流的声音。这里通过声音的变化,暗示了航行环境的逐渐变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挑战。

“入峡愈深山愈奇,半云半雨崖倾欹”进一步描绘了进入峡谷后,山峦更加奇特,云雨交织,崖壁倾斜的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航行的艰险。

“疾风卷水水欲立,纷红骇绿相离披”描绘了疾风卷起水面,水似乎要站立起来,红色与绿色的植物在风中摇曳,表现出强烈的动态感和色彩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航行的紧张气氛。

“尽日冥搜思缥缈,空里无声绝飞鸟”则描绘了诗人整个白天都在冥思遐想,天空中一片寂静,连飞鸟都消失了。这种静谧的场景,可能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反思。

“斜照西南一角天,数峰青入微云表”描绘了夕阳西下,天空一角被斜阳照亮,远处几座山峰在微云中若隐若现。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旅程即将结束的预示。

“初疑前山无路通,划然一线开鸿蒙”表达了诗人初时对前方未知道路的疑惑,但随后发现一条道路豁然开朗,仿佛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可能寓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乃叹伟哉神禹迹,人力疏凿天无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治水英雄神禹的敬仰,认为即便是人力的疏浚也无法完全改变自然的力量。这反映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人类智慧的反思。

“危滩更转势欲压,路断云根疑倒插”描绘了航行途中遇到的危险滩涂,船只似乎随时会被压垮,云根似乎要倒插进水中,形象地展示了航行的艰难。

“喷珠跳雪从空来,不知此是黄牛峡”则直接点明了所处之地为黄牛峡,瀑布如珠如雪从空中落下,增加了航行的惊险感。

“我闻昔日有黄牛,助禹开导疏江流”回顾了黄牛帮助大禹治理江河的历史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至今风云相隐见,惝恍如有神人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想象,认为风云变幻中仿佛有神人在游历。

“百丈高牵不可越,行人到此真愁绝”描述了百丈高的悬崖峭壁难以逾越,让过路的人感到极度的忧虑。

“一舟簸荡波涛中,却与鱼龙争出没”描绘了船只在波涛中颠簸,与鱼龙一同在水中浮沉,形象地表现了航行的艰难与危险。

最后,“吁嗟乎!黄牛峡水无时停,黄牛峡石无时平。人言虽险君勿怖,那得人间有平路”表达了诗人对黄牛峡水不停、岩石不平的感慨,提醒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也不应畏惧,因为人间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传说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航行经历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

沈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锦江观涨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

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

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

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

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

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

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

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像神犹王。

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形式: 古风

苦雨有感

萧瑟三秋序,沉冥万里天。

吴侬愁送日,蜀国雨为年。

时去名何与,诗穷老或传。

黄花应有恨,不肯放尊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入连云栈

飞栈盘空鸟路分,烟岚雾树合氤氲。

人缘蚁垤纷相引,风递猿声断更闻。

百道争飞天外瀑,千峰乱插马头云。

身当绝境浑忘险,不觉频穿虎豹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剑门

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

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

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

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