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
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
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玄妙。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以双手拍掌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相互配合与默契,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表达了超越世俗情感与欲望,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与他人在心灵上达到共鸣,共同走在修行的路上。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通过描绘高山与日月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之高远,以及对宇宙万物的广泛认知与理解。
"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以雷电的速度和神珠的隐喻,强调了禅宗修行中领悟真理的迅速与深刻,以及内在智慧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或表面现象。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表达了对禅宗大师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的教导如同天启一般,令人震撼,甚至可能感到敬畏,不敢轻易质疑或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修行体验和禅宗哲理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敬畏。
不详
暂下莲峰轻屈指,光阴倏尔又三年。
虽然不隔丝毫许,争似躬亲到座前。
一二三,无言童子口喃喃。
三二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衲僧活计绝丝毫,万古徽猷是今日。
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元自惯回光。
不知已在青云上,尤更将身入众藏。
西别岷峨路五千,幸携瓶锡礼高禅。
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
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
明朝且出山前去,他日重来会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