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别僧演》。诗中描绘了与僧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西别岷峨路五千”,以壮阔的地理景象开篇,岷峨山脉横亘千里,象征着离别的深远与艰难。接着,“幸携瓶锡礼高禅”表达了诗人带着法器,恭敬地向高僧学习佛法的心境。这一句中的“瓶锡”指的是僧侣行脚时携带的生活用品和法器,体现了佛教徒的生活简朴与修行精神。
“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这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比喻为无用之材和行动迟缓之人,表达了在修行路上的自我反省与谦逊态度。挥斧与举鞭分别代表了对自身不足的修正与努力,以及对佛法的追求与实践。
“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这两句赞美了佛法的光辉如同日月般照耀人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尚未能完全融入自然,隐居山林的愿望。这里既是对佛法的颂扬,也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期许。
最后,“明朝且出山前去,他日重来会有缘。”诗人预示着明天将离开,踏上新的旅程,但对未来再次相遇充满信心。这不仅是对与僧人的别离,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展望,蕴含着对未知的期待与对缘分的相信。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与追求,以及对未来相遇的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