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乡野之人多病,家门常常紧闭,重阳节时荒芜的园子里菊花独自开放。
在忧愁中又听到凄凉的笛声,遥望远方却看不见穿白衣的人前来。
元瑜正值从军建功立业的欢快时光,而宁戚又有谁能理解他敲角表达的悲哀。
傍晚时分,江面上飘动着红色的旗帜,想必你已醉酒站在望乡台上眺望故乡。

注释

野人:乡野之人。
病:疾病。
门长掩:家门常关。
荒圃:荒芜的园子。
重阳菊:重阳节的菊花。
愁里:忧愁之中。
清笛:清脆的笛声。
望中:远望。
白衣:穿白衣的人(可能指亲友)。
元瑜:历史上的元瑜,这里借指有从军经历的人。
从军乐:从军的欢乐。
宁戚:古代隐士,此处象征有哀愁的人。
叩角:敲击牛角,古人表达哀愁的方式。
红旆:红色的旗帜。
碧江:绿色的江面。
暮:傍晚。
知君:知道你。
醉下:醉酒后。
望乡台:眺望故乡的高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军营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期待与失望,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孤寂的情景,人们因为疾病而关门闭户,而荒废的园圃中,只有菊花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依然开放,显得特别凄凉。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这两句诗人通过耳边传来的悠扬笛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对远方来客的期待,但这种期待又因为难以实现而感到失落。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这两句写诗人与战友们在一起庆祝节日之时,心中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苦难的哀伤。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军营暮色中的景象,旗帜在晚风中飘扬,而诗人则借酒浇愁,在高台上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人在异乡时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105)

李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 字:楚望
  • 籍贯:长安

相关古诗词

夏日登信州北楼

高楼上长望,百里见灵山。

雨歇河珠定,云开谷鸟还。

田苗映林合,牛犊傍村闲。

始得消忧处,蝉声催入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浙河馆

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

千峰万濑水潏潏,羸马此中愁独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

潮落空江洲渚生,知君已上富春亭。

尝闻郭邑山多秀,更说官僚眼尽青。

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发星星。

仙翁白石高歌调,无复松斋半夜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宿怜上人房

重公旧相识,一夕话劳生。

药裹关身病,经函寄道情。

岳寒当寺色,滩夜入楼声。

不待移文诮,三年别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