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易缘何有,难逃此问中。
不从横画会,爻象总能通。
这是一首融合了儒家哲学和道家思想的诗歌,通过对《易经》的咏赞来表达个人对于生命、命运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诗人张镃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个体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寻找到出路。
"大易缘何有,难逃此问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易经》深邃哲理的追问,以及这种探索是无法避免的生命课题。这不仅是知识上的探讨,更是精神层面的自我觉悟。
"不从横画会,爻象总能通。"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易经》中爻卦变化的理解,即便是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也能够通过对《易经》的正确解读和应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之道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古典文化的深厚根基,以及他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从容。
不详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下瞰东邻寺,钟声殷两山。
贪吟尝忍冷,薄夜不知还。
夜月三杯色,晴荷十亩香。
若教兴世念,不甚觉风凉。
莫羡海棠色,听言著子时。
骊珠千万颗,撒向嫩桑枝。
疑驾洞庭帆,累累看绕山。
花时芳气洁,伯仲素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