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榆谣

天谓我民何?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

取彼斧戕,榆则有皮。长吏见之,怒形于颜。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将报上官,曰维丰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斫榆谣》是清代诗人吕履恒所作,通过描绘官府对榆树的无情砍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荒谬与百姓的苦难。诗中以“天谓我民何?”开篇,设问天意,引出对自然现象与人间疾苦的思考。接着描述了连续的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的景象,“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生动地展现了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绝望。

随后,诗人转向对官府行为的批判,通过“取彼斧戕,榆则有皮”这一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官府不顾民生疾苦,肆意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长吏见之,怒形于颜”一句,刻画了官员在面对百姓苦难时的冷漠态度,而“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则直接揭露了他们为了所谓的“丰年”而牺牲百姓利益的行为。

最后,“将报上官,曰维丰年”一句,讽刺了官员们为了个人政绩而不惜损害民众福祉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民矛盾的尖锐性,以及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

收录诗词(30)

吕履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言诗

唐虞有赓歌,言志始为诗。

浑噩元化里,包匦理无遗。

饮食以为质,采色安所施。

有娀既以衰,文质将析离。

周《雅》启其钥,楚《骚》荡其涯。

役精实有物,云表发高思。

苏李缀遗响,齐梁多芜辞。

卓哉栗里子,清真乃得之。

杜陵忠厚人,情深文亦奇。

奈何李供奉,独赏谢玄晖?

形式: 古风

牛口谷

虎头岩,牛口谷,山农斤斧入林木。

取材为炭充官屋,命与豺虎争反覆。

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鸠声未已索食肉。

终岁许许,不宁邦族,入门手足成皲瘃。

皲瘃不足惜,担负入县,诘旦归来庤刍菽。

老者谷死少者哭,为问哭者何所欲?

愿地勿生山,山勿生木,不然宁葬豺虎腹。

羡彼鳏寡与孤独,一身委壑,心无系属。

形式: 古风

长歌行送友人游太梁

君不见秦川客子旷世之逸才,吟诗百篇酒百杯。

但见饮尽市中酒,不知诗似黄河天上来。

瀚海鹏飞蔽日月,龙门鳣起随风雷。

华岳三峰在脚底,蹴踏万里昆仑摧。

三光不舒神鬼怒,帝命文鬼施禁锢。

极之所往吾道穷,东西南北游何处?

洛阳古都会,才子如星布。

贾谊长沙死,苏秦燕国去。

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颦邯郸步。

我生在穷谷,白首事章句。

与君相逢松石陬,感君却扇一回顾。

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下泣不敢妒。

我织流黄,君织纨素,五色为章,不如衣故。

思公子兮未敢言,怨美人兮恐迟暮。

浮沉谁许青云交,莫问悠悠彼行路。

以兹倾倒忘饥渴,欢娱过景参商阔。

千里相思共秋月,明明在天何可掇。

惟有春风知我心,一夕吹君来颍阴。

颍阴西望乡关远,白云无际山沉沉。

箕山之巅,大嵬之岑,芳草清和,夏木萧森,可以与君握手而登临。

胡为杖策大梁去,别恨还同河水深。

况复今日人间世,朱亥侯嬴不得意。

但饮千钟醽醁酒,莫问十年不平事。

解我囊,治君装,薜荔衣,芰荷裳。

浩然气吐青天上,下视俗物都茫茫。

朽腐神奇亦何常,绵绣文章皆秕糠,水云山木生光芒。

长歌歇,天苍苍。

形式: 古风

早发褒城

旅客闻鸡早,征车发驿亭。

江城摇落月,石栈出寒星。

林启前村白,天回远岫青。

七盘关下水,幽咽不堪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