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阿墩子三首(其二)

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

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

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

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象与人文风貌。首联“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以大气磅礴之笔触,展现了边地的地理特征与复杂的人事变迁,暗示了边疆之地的遥远与难以预测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颔联“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则细腻描绘了边地四月的春景,冰消雪融,万物复苏,但又未到麦收之时,展现出边地气候的独特与时间的错位感。

颈联“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转而描写边地的军事与宗教活动,鼓角之声与梵呗之音交织,军营中的士兵踏着异族的歌声,既体现了边防的紧张氛围,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尾联“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则以神秘的传说结尾,点明了边地的自然奇观与农业灌溉的智慧,雌龙窟的存在为边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而淤泥的利用则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以促进农业生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和生活状态,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清代边塞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至阿墩子三首(其三)

澜沧西渡接巴塘,贾客牛羊满谷量。

草木百年犹有臭,河山千里半垂荒。

秋晴塞外盘雕鹗,夜静村墟警虎狼。

倘许文翁留蜀久,腥膻何必不芸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阿墩子漫兴

澜沧不向海东流,雪岭高寒据上游。

山水有名非福地,风波无限是瀛州。

云深便拟羲皇代,树老浑忘汉魏秋。

莫道居夷嫌陋俗,此中丘壑有潜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偷冰渡雪

立地坪头三丈雪,东西阻隔人踪灭。

潜行夜半雪不知,日出未出趁冰结。

吾闻灵湫偷龙水,偷冰之语亦奇绝。

安得仁人民不偷,熏弦一挥阴霾彻。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转经

晓策蹇驴踏绿莎,投林野宿傍栖鸦。

军持不汲寒烹雪,黔突无炊渴煮茶。

古刹名山夸足迹,毡裘毳幕寄生涯。

如何佛法传西竺,反向中州觅法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