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阿墩子三首(其三)

澜沧西渡接巴塘,贾客牛羊满谷量。

草木百年犹有臭,河山千里半垂荒。

秋晴塞外盘雕鹗,夜静村墟警虎狼。

倘许文翁留蜀久,腥膻何必不芸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首联“澜沧西渡接巴塘,贾客牛羊满谷量”以澜沧江与巴塘的连接点为背景,描绘了商贾们携带着牛羊在山谷中繁忙交易的场景,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活动。

颔联“草木百年犹有臭,河山千里半垂荒”则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边疆地区草木茂盛但土地贫瘠、河山辽阔却荒凉的特点,暗示了这里生态环境的独特与艰苦。

颈联“秋晴塞外盘雕鹗,夜静村墟警虎狼”进一步展示了边疆的自然风貌和生活状态。白天晴朗的秋日里,大雕和鹗鸟在边塞上空翱翔;夜晚宁静的村落中,虎狼的警觉性依然很高,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地区既壮美又充满挑战的生活环境。

尾联“倘许文翁留蜀久,腥膻何必不芸香”则表达了对治理边疆的官员能够长期驻守、改善边疆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望。文翁是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这里借指有能力的官员,希望他们能像文翁一样,通过教育和治理,使边疆地区变得文明富庶,消除腥膻之气,带来书香之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象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魅力和挑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边疆治理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阿墩子漫兴

澜沧不向海东流,雪岭高寒据上游。

山水有名非福地,风波无限是瀛州。

云深便拟羲皇代,树老浑忘汉魏秋。

莫道居夷嫌陋俗,此中丘壑有潜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偷冰渡雪

立地坪头三丈雪,东西阻隔人踪灭。

潜行夜半雪不知,日出未出趁冰结。

吾闻灵湫偷龙水,偷冰之语亦奇绝。

安得仁人民不偷,熏弦一挥阴霾彻。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转经

晓策蹇驴踏绿莎,投林野宿傍栖鸦。

军持不汲寒烹雪,黔突无炊渴煮茶。

古刹名山夸足迹,毡裘毳幕寄生涯。

如何佛法传西竺,反向中州觅法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走雪行

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擦木乌斯相勾联。

我朝羁縻二百载,金天月窟通人烟。

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

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

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跧。

行人到此抚膺叹,莽莽不辨坤与乾。

野炊正愁无薪刈,羸马苦饥啮寒毡。

悲风怒号山君啸,岩倾夜半雪雷阗。

土囊涸封火井塞,石栈高低见平平。

平平只道路坦夷,谁知下有九重渊!

五丁龌龊还裹足,夸父趑趄怯争先。

阴霾入夏开新霁,驱策髦犛导先鞭。

蜎行蠕动何蹒跚,附尾蹑踵鱼贯穿。

跬步咫尺人鬼异,于斯寄命徒苟延!

况复长途八百里,曼衍延袤号长川。

长川乍入琼瑶圃,雾淞花开碧玉莲。

僵魂夜拟冰蚕卧,冻魄晓惊曲木卷。

此时岩石尽皴裂,手足皲瘃无完全。

重者堕指轻鱼烂,铄骨露筋百无痊!

我闻此语重叹息,心诧行人意转怜。

农夫平尺歌三白,灞桥驴背耸吟肩。

桃花靧面粉匀袖,红炉宴罢舞旋娟。

谁似行人踏雪苦,踏雪行人九死还!

吁嗟呼,汉家边塞勤远略,全师夜半渡祁连。

阴山六月冰犹冽,未战身先雪里填!

雪里白骨堆如阜,将军铭功勒燕然。

复有孤臣栖海畔,吞毡咽雪十九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奏夕贬潮阳路,空悲遗骨瘴江边。

自古徇名同徇利,徒留青史姓氏传。

雪山祗今峙西域,正当太白井鬼躔。

分明天险划夷夏,谁驱迫尔蹑西偏。

幸逢太平通九译,奢心捃载夸腰缠。

从来雪地与冰天,浇不冷,热客肠,黄金白骨相熬煎,贾而欲赢何恶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