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之山丛丛,桂树生也直。

朱华自成林,不杂众芳植。

上有青鸾栖,因之为羽翼。

移根上林苑,零露滋晓色。

岂不罹凝寒,高标竦孤特。

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饰。

所以离骚词,嘉其秉炎德。

相观穹壤间,人统形气识。

阳根为刚明,阴质为闇塞。

灵均莫能招,聊与花辩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南方的山峦层层叠叠,桂树生长得笔直挺拔。
它们独自盛开,没有混杂其他花朵,形成一片朱红色的华美树林。
树顶有青鸾栖息,仿佛借它们的翅膀飞翔。
桂树被移植到皇家园林,清晨的露珠滋润着它们的色泽。
它们怎能不遭受严寒?但依然高洁独立。
它们的内心热烈,本性纯真,无需过多装饰。
因此,《离骚》中的词句赞美它们拥有火一般的美德。
在天地之间相互映照,人的智慧和本质也是如此。
阳刚之气象征着光明,阴柔之质代表了深沉。
屈原无法召唤它们,我姑且与花儿一同解读它们的奥秘。

注释

丛丛:形容山峦重叠。
桂树:一种香气浓郁的树木。
朱华:红色的花朵。
众芳:各种花卉。
青鸾:神话中的吉祥鸟。
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零露:清晨的露水。
凝寒:寒冷的气候。
高标:高尚的品质。
丹心:赤诚之心。
离骚:屈原的长诗。
嘉:赞美。
形气:人的形体和气质。
阳根:阳性象征光明。
阴质:阴性象征深沉。
灵均:屈原的别名。
辩惑:分辨迷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桂树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坚守品格和个性的赞美。南方山丛中,桂树挺拔而生长,其朱红色的花朵自成一林,不与其他花草杂居。这不仅是对桂树外貌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于独立、纯粹品格的追求。

青鸾栖息在桂树上,似乎为桂树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高洁。桂树移根至林苑之上,其零散的露珠在晓光中闪耀,显示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诗人通过对桂树坚强生命力的描写,表达了它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特立独行的高贵品质。

桂树的心是丹红色的,象征着纯洁和坚定,它不需要外加任何装饰,其本性就是如此。这正如《离骚》中所赞美的“秉炎德”,即保持光明正大的品格。诗人在观察自然界的广阔空间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和气质。阳性的根部坚强而明朗,阴性的质地则深沉而内敛。

最后,诗人提到“灵均”无法招致,但他愿与桂树辩论迷惑,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远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品格和生命力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郫县春日吟(其六)

树桑五亩育鸡豚,器用匏尊老瓦盆。

旧礼诸儒都坏尽,西家却有典型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之人有以三瑞为献者曰双莲曰岐麦曰九穗禾皆斯世之上瑞而萃于一时人目之以为盛遂采民谣集成歌颂曲三首以纪其美

短短菰蒲洲,阴阴葭菼陂。

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

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

岂伊玉池种,而乃生污泥。

斑然烂云锦,袭人芳菲菲。

两美谅必合,佳人制为衣。

下承朝露滋,上戴夕日辉。

驾言折芳馨,归以遗所思。

形式: 古风

兽之穷

兽之穷,逼我墙,韩卢走兔无窟藏。

江麋假息尚扑朔,穴鼠无技犹张皇。

我?岂不甘,我缨岂不长。

狸步张侯虎为落,?未及献弓先亡。

兽之穷,莫抵当,泽虞不戒专诸忙。

春蒐犹禁塞榆白,秋战不耐泾水黄。

昔闻养鹰志在逐,无使饱食栖平冈。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梁父吟

梁父吟,维山高高维水深。

白石烂兮饭牛曲,沧浪清兮鼓枻音。

艾薪岂不贤,反被妻子瘖。

投笔岂不壮,交友不谅心。

用则宗彝在东序,不用土缶埋汾阴。

梁父吟,问梁父,青史功名在何处。

长须旨酒置高堂,莫使青葵委零露。

临风惝恍歌一曲,凤舞鸾翔应箫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