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石

偃蹇西涧滨,枵然似枯木。

下有幽泉鸣,上有苍苔绿。

来往定何人,山空此遗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以“偃蹇西涧滨,枵然似枯木”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境地。"偃蹇"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姿态,仿佛它们在西涧边静静地沉思,而"枵然似枯木"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静寂。

接着,“下有幽泉鸣,上有苍苔绿”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下方的“幽泉鸣”,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上方的“苍苔绿”则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来往定何人,山空此遗躅。”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这片空旷的山林中,究竟有多少人曾来过,留下了足迹?这个问题不仅引人深思,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整个画面在宁静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悬崖水

秋天林薄疏,翠壁呈清晓。

迢递泻寒泉,下有深潭悄。

时飘桂叶来,寻源路殊杳。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穿林径

屈曲上云端,似向崖阴断。

行闻山鸟鸣,下与泉声乱。

去去不知疲,幽林自成玩。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九日

故国音书阻一方,天涯此日思茫茫。

风烟岁晚添离恨,湖海尊前即大荒。

薄宦驱人向愁悴,旧游惟我最颠狂。

细思万石亭前事,辜负黄花满帽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督役城楼

天高无游气,林景澹馀晖。

感此霜露节,但伤风土非。

季秋时序温,百卉不复腓。

祗役郊原上,暄风一吹衣。

仕身谅无补,课督渐饥羸。

还忆故园日,策杖田中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