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范清老

日挂西南有薄辉,棱棱霜气犯寒衣。

不愁斗柄随春转,秪怕梅花学雪飞。

湘浦波光频送别,湓城山色屡思归。

高人只在南坡住,好共留钱买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夕阳挂在西南方,微弱的光辉洒落,刺骨的寒气穿透衣物。
我不担心北斗七星会随着春天转动,只是害怕梅花模仿雪花飘落。
湘江水波不断映照离别,湓城山色让我多次想起归乡。
高尚的人只愿住在南坡,我希望能留下一些钱买个钓鱼的好地方。

注释

日:太阳。
挂:悬挂。
西南:西南方。
薄辉:微弱的光辉。
棱棱:寒冷刺骨。
霜气:寒霜之气。
犯:穿透。
寒衣:寒衣。
斗柄:北斗七星。
随春转:随着春天转动。
秪怕:只是害怕。
梅花:梅花。
雪飞:像雪花一样飘落。
湘浦:湘江边。
波光:水波。
频送别:频繁映照离别。
湓城:湓城(古代地名)。
山色:山景。
屡思归:多次想念归乡。
高人:高尚的人。
南坡:南坡。
住:居住。
好共:希望能和。
留钱:留下一些钱。
买钓矶:买个钓鱼的好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日挂西南有薄辉,棱棱霜气犯寒衣”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阳光被薄云遮掩,只能透过一丝温暖的冬日景象,同时诗人感受到的是严寒中的凛冽。紧接着“不愁斗柄随春转,秪怕梅花学雪飞”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不必焦虑,甚至连梅花也不愿意去模仿雪花的飘零,这里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情怀。

下片“湘浦波光频送别,湓城山色屡思归”两句,诗人通过对水波和山色的描写,表达了频繁告别与不断思念故乡的情感。这里的“湘浦”、“湓城”都是地名,但在诗中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末尾两句“高人只在南坡住,好共留钱买钓矶”,则揭示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向往,以及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捕鱼乐趣的心愿。“南坡”作为一个特定地点,也许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居所,而“留钱买钓矶”则是一种生活的期待,既体现了对自然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反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寄题丁子厚二亭.朋来亭

学有青衿聚,亭当绿野开。

山川二湖曲,宾友四方来。

乡行求如禹,师门欲望回。

无轻十室小,长养即高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题丁子厚二亭.睦亭

抚族无如睦,开亭意可知。

庭阶尽兰玉,兄弟即埙篪。

食有分甘乐,歌谐伐木诗。

欢心己如此,风景况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题徐季叔桂香亭

淮县筑居好,桂亭牵兴长。

偶分岩下影,别有月中香。

潇洒欺松竹,严凝耐雪霜。

从君酌樽酒,岁晚玩幽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惜竹

老藓墙阴夕照间,何人折我翠琅玕。

即兹绿叶随尘化,犹有低枝带露残。

不放云梢侵霰雪,因嗟世故足波澜。

故园未乏筼筜品,十顷繁阴六月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