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月过鸣雁,斜阳上废台。
兵车千载会,桑柘万畴开。
代谢随秋草,英灵化死灰。
我来空咏古,寒鸟有馀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过鸣雁城》,通过对九月时节鸣雁南飞、斜阳照在废弃台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兵车千载会"暗示了此处曾是战场,而"桑柘万畴开"则反映了农田的开拓,显示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代谢随秋草"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代谢,"英灵化死灰"则寓言英雄人物已逝,只剩下历史痕迹。最后,诗人以"我来空咏古,寒鸟有馀哀"收尾,表达出对往昔的感慨和对当下凄凉景象的共鸣,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历史感。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山口风偏急,矶头水似煎。
喧声殊倦听,逆上正难牵。
暗石谁愁碍,长途未拟前。
江心看白浪,卷起大于船。
鲁馆当年盛,秦台此日遥。
龙归终合剑,凤去不闻箫。
挽曲方传薤,行輀竞奠椒。
空馀汉官属,泣送马如潮。
贤行闻当世,尊隆异故常。
每令夫结友,不为子求郎。
夜月初沉海,姑星忽殒潢。
临门亲祖祭,悲吹起脩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