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其二)

鲁馆当年盛,秦台此日遥。

龙归终合剑,凤去不闻箫。

挽曲方传薤,行輀竞奠椒。

空馀汉官属,泣送马如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当年鲁国的学馆多么繁盛,今日秦地的宫殿显得遥远。
如同龙飞回了它的故乡,宝剑最终会合璧;凤凰已逝,不再有箫声响起。
哀歌中传来薤菜的香气,送葬行列争先恐后地献上花椒祭品。
只剩下汉朝的官员们,哭泣着如同潮水般送别离去的人。

注释

鲁馆:指鲁国的学馆或文化中心。
秦台:指秦国的宫殿。
龙归:比喻重要人物回归或宝物重聚。
凤去: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挽曲:哀悼死者的歌曲。
薤:一种香草,用于丧事中的祭祀。
行輀:灵车。
椒:古代用于祭祀的香料。
汉官属:汉代的官员们。
马如潮:形容送葬的人群众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齐国大长公主去世的哀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鲁国和秦台的意象,暗示了公主生前的显赫地位,以及她的离世带来的巨大悲痛。

"鲁馆当年盛",暗指公主在鲁国时的荣光,可能指的是她曾居住过的馆舍或受到的尊崇;"秦台此日遥"则借秦台之远,寓言公主已远离尘世,令人感叹。"龙归终合剑,凤去不闻箫",以龙凤比喻公主,表达她的高贵与神秘,同时也暗示她的逝去使得箫声不再,音乐不再为她而鸣。

"挽曲方传薤,行輀竞奠椒",描述了人们为公主举行葬礼的情景,挽歌哀切,花椒洒地,尽显哀思。"空馀汉官属,泣送马如潮",最后两句描绘出送葬队伍中官员们的哭泣,马匹众多,如同江潮,画面凄凉,感人至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对齐国大长公主的怀念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惋惜。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其一)

贤行闻当世,尊隆异故常。

每令夫结友,不为子求郎。

夜月初沉海,姑星忽殒潢。

临门亲祖祭,悲吹起脩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馀姚陈寺丞

试邑来勾越,风烟复上游。

江潮自迎客,山月亦随舟。

海货通闾市,渔歌入县楼。

弦琴无外事,坐见浦帆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

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

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

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别钟京

我怜钟氏子,冒雨为求文。

暂以经兹迈,与之书所闻。

野鸥窥笔砚,舟子采蒿芹。

况有新炊饭,箪浆可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