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政赞先朝,群推同谱光荣,曾共琅琊膺帝眷;
德星欣聚处,何意名贤凋谢,竟偕蛰老步仙班。
此挽诗以哀悼徐子静先生之辞,其文笔深沉,情感真挚,尽显对逝者之缅怀与敬仰。
首句“新政赞先朝”赞颂徐先生在新政策下,为前朝政事之赞誉,彰显其卓越贡献。次句“群推同谱光荣”则描绘出徐先生在群体中因其功绩而共享荣耀之景,凸显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曾共琅琊膺帝眷”一句,以琅琊山之典故,寓指徐先生曾得帝王之恩宠,进一步强调其非凡身份与历史地位。
下半阙转而抒发哀思之情。“德星欣聚处”一句,以“德星”喻指徐先生,表达对其品德之高度赞扬与敬仰。然而,“何意名贤凋谢”一句转折,透露出对徐先生离世之意外与痛惜。最后“竟偕蛰老步仙班”以“蛰老”与“仙班”对比,既表达了对徐先生年高德劭的肯定,也寄托了对其仙逝后灵魂升入仙境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此挽诗通过巧妙的比喻与对比手法,既赞美了徐先生生前的辉煌成就与高尚品德,又深情地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
不详
髫龄失怙兴悲,门祚衰微,赖吾母总持内外,代严亲之抚养者有年,兼明师之教育者有年,孤露幸成人,方期作善降祥,苦节定能膺上寿;
壮岁谋生糊口,经营奔走,怅频番隔别庭闱,拟绰楔以请旌而未果,欲斑衣以舞彩而未果,蹉跎逾半世,从此终天抱恨,寸心无计报春晖。
荻画继贤声,忆昔年拜母登堂,早咏柏舟钦苦志;
兰阶凋茂阴,惊此日升仙返驾,空留筠管写芳徽。
谱谊缔兰闺,伤心小别三年,忽报芳型沉象服;
因缘证莲界,屈指大还两日,刚逢佛会启龙华。
世德溯渊源,华胄同辉元叹绪;
成仁兼孝烈,芳徽合继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