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青山阁见寄

诗人无俗事,侵晓访僧居。

山近市声远,楼空松影虚。

耕云虽有地,种药恐无锄。

但学观心法,何须课佛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诗人在清晨没有世俗杂事,去拜访僧人的住所。
靠近山的地方市声显得遥远,空荡的楼阁只有松树影子投下。
虽然有能耕种云雾的土地,但恐怕没有锄头来种植药材。
只要学习观察内心的方法,又何必研读佛经呢。

注释

诗人:指创作诗歌的人。
侵晓:破晓时分。
僧居:僧人的住处,通常指寺庙。
市声:城市的喧嚣声。
楼空:楼阁无人。
松影:松树的影子。
耕云:比喻修行或想象中的田园生活。
种药:种植草药,可能象征修炼某种道术。
锄:农具,这里也可指实践。
观心法:观察和理解内心的方法,可能指禅修或冥想。
课佛书:研读佛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答青山阁见寄》,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访友的禅意画面。首句“诗人无俗事”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他一大早就去拜访僧人,寻求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山近市声远”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山中寺庙与远处的市井喧嚣形成对比,显得格外清寂。

“楼空松影虚”进一步渲染了僧居的空灵,楼台空荡,只有松影斑驳,增添了禅意氛围。诗人想象僧人耕云种药的生活,虽然条件简朴,“虽有地”“恐无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但学观心法,何须课佛书”点明主旨,强调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修炼,而非仅仅依赖于研读佛经。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禅修实践的见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晚香

一巢如燕寄,来傍主人居。

著脚须教实,图名却是虚。

髭因吟尽摘,愁遣酒能锄。

乾鹊檐前报,天边有吉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答颐斋并呈诸友

阴晴千古事,落在醉吟中。

佳句何人续,清樽此日同。

幕天浮大白,绣地缬残红。

江上峰如旧,湘灵曲未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三)

绿阴团里和吟声,幽事相关雨未晴。

莫把越秦分异见,要知李杜是同盟。

提壶沽酒墙头报,布谷催耕屋背鸣。

满目云山犹好在,何时鸡黍荐藜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二)

剪烛西窗听雨声,晓天又弄半阴晴。

黄金坞里知无分,紫翠楼前忍负盟。

君有砖花占日影,我惭瓦釜答雷鸣。

今朝茹素无清供,喜得邻分玉版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