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云门杂咏(其三)》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通过对云门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联“千古名山一代狂,数寻遗事意伥伥”开篇即以“狂”字点出云门山的历史地位与独特魅力,引出对过往事迹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思绪。
颔联“残碑永护风霜迹,老树新分松桧秧”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残碑”与“风霜迹”的对比,以及“老树”与“新分松桧秧”的并置,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生命更迭的意境,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颈联“若个宗门堪继钵,几番沧海又成桑”转而探讨宗教与历史的传承,以“宗门”与“继钵”象征佛教文化的延续,通过“沧海”与“成桑”的转换,寓意世事变迁,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不易。
尾联“辛勤六寺今重复,只履西归是故乡”收束全诗,以“辛勤六寺”呼应前文对云门山的描述,表达了对云门山及其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与敬仰,最后以“只履西归是故乡”一句,寄托了对故土的深情眷恋与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故乡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