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醉翁亭不果寄滁州故人

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

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

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未能游览醉翁亭的遗憾与复杂心情。首联“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攀登高峰、接近醉翁亭的惋惜之情,形单影只的骑马者在山间徘徊,却无法触及心中的胜景。颔联“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则通过回忆曾经的题名和面对满是尘土的青山,流露出一种既自豪又羞愧的情感,似乎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反思。

颈联“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啼鸟的无知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表达了对清泉与茶的渴望,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尾联“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閒”则是诗人对远方故人的安慰与承诺,表示尽管这次未能成行,但未来总会有机会享受闲适的生活,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更蕴含着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舟中望金山

一笑推蓬见碧岑,可堪行役负登临。

旧游谁觅三年梦,回首空馀万里心。

初日楼台相映照,凌波草树自浮沉。

无由去汲中泠水,卧听寒潮杂梵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失解无聊用履仁韵写怀兼简蔡九逵

夜半休惊负壑舟,已应吾道属沧洲。

梦中桂树青天月,江上芙蓉玉露秋。

疲马尚怜衔橛在,冥鸿翻困稻粱谋。

倦游更忆相如远,落日苍茫立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閒居用渊明韵

端居念物化,草屋秋风生。

白云从东来,因之感浮名。

素发已充领,世欲移聪明。

穷无致用资,安事蜚英声。

尘埃失故步,老大怀弱龄。

菁华不复妍,白日已西倾。

抚时不能忘,徙倚当前荣。

寒花媚幽歜,怅然伤我情。

怆兹霜露早,宁知岁功成。

形式: 古风

赠王直夫

忆昨追随试有司,少年先听鹿鸣诗。

老无时命吾何恨,君负才名众所推。

盛世岂容驹在谷,云逵行见羽为仪。

马蹄轻疾香尘起,万里天风拂桂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