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不偕

离杯怅惜粤天春,远色青青稻叶新。

江海渐无高卧地,莺花如笑未行人。

多年攻玉同山石,万里辞根学水蘋。

南北路歧难定计,许身须念白头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何不偕》。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离杯怅惜粤天春,远色青青稻叶新”以离别的酒杯和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惆怅。春天的景象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但在离别的时刻,却让人心生忧伤。

颔联“江海渐无高卧地,莺花如笑未行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江海不再有可以悠闲躺卧的地方,莺歌燕舞仿佛在嘲笑那些还未踏上旅程的人。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强化了离别的哀愁。

颈联“多年攻玉同山石,万里辞根学水蘋”则通过比喻,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生活的向往。多年如同山石般磨砺的友情,如同水蘋一样,无论离家万里,都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对朋友性格的赞美,也是对友情持久性的肯定。

尾联“南北路歧难定计,许身须念白头亲”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南北之路歧途众多,难以决定下一步的计划,但为了家庭和亲人,必须勇敢前行。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家庭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握山唁予新塘率尔写怀因寄止斋寒塘两兄

频年兄弟得相依,散诞江乡共掩扉。

薄酒上颜开卷后,竹竿持艇探泉归。

眠贪笑语横支枕,出忘形骸乱著衣。

今日对君唯有叹,鹣鹣只翼不成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岁暮有作

死前生后事无涯,只系皇天不系才。

得酒直须千日卧,摊书空过十年来。

身同海燕家长寄,日与河鱼夜并开。

深掩柴门对童稚,一冬飞尽故园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李相如

南方归客尽能传,玉貌虬须各宛然。

马上诗成临战处,幕中筹算未形先。

天悬山驿三千里,醉别江船十八年。

莫讶双鱼频不到,昆池流水入西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客亭逢屈泰士

山阁依依杨柳新,别君同惜少年身。

追寻许事如前日,已觉相逢是老人。

仗剑几时回鸟道,攀髯无复望龙鳞。

秋江酒醒还分手,各掩柴门到好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