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中丞孙公德成

彭蠡腥风六月寒,孤臣无地挽狂澜。

气吞僭窃词应激,身系纲常死亦安。

必反禄山曾有疏,无庸叔段孰为端。

凄凉广润门前路,老稚吞声血未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洪谟所作的《哭中丞孙公德成》。诗中以彭蠡腥风六月寒开篇,渲染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象征着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诗人借“孤臣无地挽狂澜”表达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气吞僭窃词应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篡权者的强烈谴责和愤慨,认为他们的行为激起了正义之气。接着,“身系纲常死亦安”则展现了诗人对维护传统道德和秩序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死亡也心甘情愿。

“必反禄山曾有疏,无庸叔段孰为端”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背叛的鲜明立场。禄山和叔段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叛乱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赞颂和对背叛者的批判。

最后,“凄凉广润门前路,老稚吞声血未乾”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反映了社会动荡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老幼无辜的哀鸣,血迹未干,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道德秩序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忠诚与背叛的鲜明态度。

收录诗词(115)

陈洪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桃川次丙子冬韵(其一)

尘踪何处探仙源,晚共渔翁得细论。

满地野花桃树少,半山烟雨洞阴繁。

轮蹄影络东西路,鸡犬声闻远近村。

更愿年登薄徵赋,人人温饱即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桃川次丙子冬韵(其二)

俗虑暂抛尘鞅外,閒情聊寄翠微间。

有无仙迹在何处,今古人家住此山。

水咽笙簧归石洞,云连屏障倚江湾。

花飞片片随游躅,莫怪豪唫带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塘道中用韵

碧树苍厓入径斜,隔溪烟火有人家。

山村日暝行犹远,花坞春深兴转加。

野叟引泉频灌药,园丁烧笋惯供茶。

驱驰不尽忧时恨,却笑年来两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镇远行院有怀

三楚山川此地穷,夜郎西望古南中。

百年治教衣冠变,万国梯航道里通。

芳草郊坰春意蔼,古槐庭院午阴丛。

江天渺渺风烟静,摧廓应怀范老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