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

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

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

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

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离开京都之路,尘世的喧嚣沾染衣襟。
蝉鸣似乎有意,高高的柳树自然形成阴凉。
车辙纷乱,我思念着良驹,树林幽深,我羡慕着自由飞翔的鸟儿。
骑马回望之处,皇宫的深邃更加显得遥不可及。

注释

北出都门道:离开京都的道路。
红尘:尘世的喧嚣。
污客襟:沾染衣襟。
号蝉如有意:蝉鸣仿佛有深意。
高柳自成阴:高大的柳树自然形成阴凉。
辙乱:车辙纷乱。
思良马:思念良驹。
慕逸禽:羡慕自由的飞鸟。
据鞍回首处:骑马回头的地方。
愈觉帝阍深:越发感到皇宫的深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都城,北行出门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开篇“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旅途中的尘土飞扬,衣衫被染上路途印迹的情形,通过“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展现了夏日蝉鸣声中,树荫交织成浓密的绿色天幕,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心境则通过“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传达出来,表面上是对马匹和鸟儿自由生活状态的赞美,实质却是诗人对于自己不自由命运的一种投射。

最后两句“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回望都城所感受到的无限留恋和对皇宫权力中心的敬畏之情。这里的“据鞍”指的是靠着马鞍,表明诗人此时已行进到了一定的距离,而“愈觉帝阍深”则是通过空间上的远离来加深了他对于都城、皇宫那种不可企及的神圣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又和(其一)

胜游每恨不相同,邮递犹欣日日通。

玉帐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诗中。

灵珠忽富千金赠,凡马堪嗟万古空。

展卷高吟知几过,大音一震耳根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又和(其三)

新篇孤峻绝阶梯,照眼光芒五色迷。

已向诗坛称独步,不妨祖令更全提。

真空雅与高情契,绝景终希大手题。

馀事文章暂游戏,要将李杜与名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又和(其四)

住因得坎去乘流,万里西南更倦游。

三径未成归计晚,一尊犹喜故人投。

小篇偶寓诗筒去,佳句还劳驿使酬。

得与诸贤更倡和,故应盛事播西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又和(其二)

尘劳汩没老尤顽,遍走岷峨杳霭间。

筋力已疲难报国,田园有计即归山。

何期俗驾经时出,却得浮生数日閒。

已请一麾江海去,故应生入玉门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