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二首(其一)

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

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

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

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

形式: 古风

翻译

连绵秋雨持续百日,新的一年前景如何呢?
优质稻谷即将结穗,一根根饱满且青翠欲滴。
去年的冬麦还未耕种入土,大田里满是泥泞。
河水上涨难以看清马匹,高地恐怕要滋生鱼虾。
如果时政真的出了问题,百姓又有什么过错呢?
如果这雨是天的泪水,那么上天的眼睛应该已经干涸了。

注释

霖:连绵不断的雨。
岁望:新的一年期望。
嘉谷:优质稻谷。
茁茁:形容植物生长旺盛。
宿麦:去年的冬麦。
泥涂:泥泞的道路。
河阔:河水上涨,视野开阔。
苟云:如果说是。
生民:百姓。
天泪:比喻天降的雨水。
天眼:比喻上天的洞察。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连绵秋雨对农事影响的诗。开篇“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表达了诗人对于久雨不晴的忧虑和对年末收成的担心。接着,“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描绘出即将成熟庄稼的景象,表现了农作物在秋天的生长状态。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则进一步展示了雨水对收割和耕种工作的阻碍。诗中的“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通过河流变宽而难以分辨马迹,以及高地积水可能滋生鱼类来形象地表达了水势的浩大和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最后,“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则从更深层次上反思政治失误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以及人民因此而受到的苦难。诗人通过“天泪”和“天眼已枯”的比喻,表达了对上天不再垂怜的哀叹。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地展现了古代农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以及对政府管理失误的深刻批判。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送冯中允之任婺州

东南宦迹多胜游,婺女星下溪山幽。

严陵隐德七里濑,沈约诗名八咏楼。

岸上黍离经故国,湖边木脱正高秋。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冯尊师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阁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皋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柏观。

形式: 古风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

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

西垣罢直苍苔冷,南郡行春绿野宽。

茜旆出过应曜墓,棠阴潜上伏牺坛。

乡心休梦峨眉雪,会顾青蒲忆史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刘职方

罢直出玉堂,诏授尚书郎。

朝佥假郡印,承乏来永阳。

喜开黄纸书,云替刘职方。

职方老状头,畴昔名擅场。

宦游三十载,寸进鸳鹭行。

未出六品班,须鬓已垂霜。

顾予新进生,遭时恣翱翔。

纶闱与内署,掌诰侍玉皇。

夜召赴浴殿,春游醉柏梁。

晚出银台门,朝服含天香。

为儒能到此,自道摩穹苍。

今年四十二,典郡清淮旁。

卧锦郎位正,腰金服色光。

见君深自愧,抚己庸何伤。

古人重交代,子孙不相忘。

西掖替左司,刘白形诗章。

况我忝翰林,而君列文昌。

待将官与氏,山寺题修篁。

共保不朽名,他年比甘棠。

升沉何足道,聚散安有常。

且当唱此诗,为君送离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