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职方

罢直出玉堂,诏授尚书郎。

朝佥假郡印,承乏来永阳。

喜开黄纸书,云替刘职方。

职方老状头,畴昔名擅场。

宦游三十载,寸进鸳鹭行。

未出六品班,须鬓已垂霜。

顾予新进生,遭时恣翱翔。

纶闱与内署,掌诰侍玉皇。

夜召赴浴殿,春游醉柏梁。

晚出银台门,朝服含天香。

为儒能到此,自道摩穹苍。

今年四十二,典郡清淮旁。

卧锦郎位正,腰金服色光。

见君深自愧,抚己庸何伤。

古人重交代,子孙不相忘。

西掖替左司,刘白形诗章。

况我忝翰林,而君列文昌。

待将官与氏,山寺题修篁。

共保不朽名,他年比甘棠。

升沉何足道,聚散安有常。

且当唱此诗,为君送离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结束值勤离开玉堂,被任命为尚书郎。
清晨暂代郡守职务,因缺员来到永阳。
欢喜地打开黄纸文书,得知代替刘职方任职。
刘职方曾是职位显赫,往昔在场上名声大噪。
在外做官三十年,晋升缓慢如鸳鸯鹭群。
还未脱离六品官阶,双鬓已染霜华白发。
看着我这个新晋官员,有幸在盛世展翅飞翔。
在朝廷内外任职,执掌诏书侍奉皇上。
夜晚被召入浴殿沐浴,春天游玩于柏梁宴饮。
傍晚离开银台门,朝服上带着天子的香气。
作为文人能至如此高位,自觉接近苍穹。
今年四十二岁,治理清淮边郡。
卧居锦衣郎之位,腰佩金银,光彩照人。
见到你深感惭愧,抚心自问又何妨。
古人重视交接,不忘后代传承。
西掖换左司,刘白之事成为诗篇传扬。
何况我位居翰林,你位列文昌。
将来定会将官职和姓氏,刻在山寺竹修之上。
共同保有不朽的名声,未来如甘棠受人敬仰。
升迁沉浮何足道,聚散离合本无常。
此刻就吟唱这首诗,为你践行离别酒宴。

注释

罢直:结束值勤。
玉堂:朝廷中枢。
诏授:皇帝任命。
尚书郎:高级官员。
朝佥:清晨暂代。
永阳:地名。
职方:官职名。
擅场:擅长、有名望。
宦游:在外做官。
鸳鹭行:比喻官场晋升缓慢。
六品班:六品官阶。
垂霜:形容白发。
新进生:新晋官员。
翱翔:自由飞翔。
纶闱:朝廷。
内署:宫中。
浴殿:皇家浴室。
柏梁:宫殿名。
银台门:宫门。
天香:喻指皇室气息。
摩穹苍:接近天空,比喻高位。
典郡:治理郡县。
清淮旁:清淮边。
卧锦郎:锦衣郎。
腰金:佩戴金银。
庸何伤:有何妨害。
子孙:后辈。
西掖:皇宫西边。
左司:官职名。
忝:谦辞,表示愧居其位。
翰林:文学侍从官。
文昌:星宿名,象征文运。
修篁:修长的竹子。
甘棠:古代贤臣所憩之树,象征德政。
升沉:升迁沉沦。
聚散:相聚分离。
离觞:离别酒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送刘职方》。诗中通过对刘职方升迁至永阳郡太守一职的庆祝,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自己仕途坎坷、官职未达的自嘲之情。

首句“罢直出玉堂,诏授尚书郎”表明刘职方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并赴永阳郡上任。接着,“朝佥假郡印,承乏来永阳”则是说刘职方受命代管郡印,前往永阳就职。

诗中“喜开黄纸书,云替刘职方”一句透露了作者对朋友新职的喜悦和认可。随后的“职方老状头,畴昔名擅场”则赞扬刘职方年事已高,且在官场上早有名声。

王禹偁通过自我介绍,表达了自己的仕途经历:“宦游三十载,寸进鸳鹭行。未出六品班,须鬓已垂霜。”这几句诗词展示了作者长期在官场漂泊却无大成就,年事渐长而职位仍然低微。

“顾予新进生,遭时恣翱翔”表明作者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但也只能随波逐流。而“纶闱与内署,掌诰侍玉皇。夜召赴浴殿,春游醉柏梁。”则描绘了刘职方新职的荣耀和宦官生活的繁华。

诗人通过对比刘职方的成功和自己的平庸,表达出深深的自愧之情:“晚出银台门,朝服含天香。为儒能到此,自道摩穹苍。”随后,“今年四十二,典郡清淮旁。卧锦郎位正,腰金服色光。”则是对刘职方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慨。

“见君深自愧,抚己庸何伤”表达了作者面对朋友的成功时的内心复杂情绪。而“古人重交代,子孙不相忘。西掖替左司,刘白形诗章。”则是在强调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和家族关系,同时提及自己与刘职方在文坛上的地位。

最后,“况我忝翰林,而君列文昌。待将官与氏,山寺题修篁。共保不朽名,他年比甘棠。”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希望自己也能在文学上留下不朽的名字。

整首诗通过对刘职方升迁的庆贺,展现了作者自身仕途的坎坷、内心的自嘲与不甘平庸,以及对于友谊和文学成就的深切渴望。王禹偁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朋友升迁的贺诗中,既表达了对刘职方的祝福,也流露出自己仕途中的无奈与自省。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送朱九龄

吏隐不求贵,亲老不择禄。

之子有俊才,弱冠中正鹄。

弗坠先人业,何惭有道谷。

一命佐砀山,枳棘聊容足。

再命宰嘉兴,丝桐几易俗。

率身甘菜茹,养母求粱肉。

承颜苟不亏,折腰未为辱。

解印无馀赀,舟中只琴筑。

十口寄淮泗,一身来辇毂。

又说东南行,秋风江水渌。

鄱阳古名郡,赤金流山谷。

每岁鼓钱刀,从来设官局。

还得便高堂,无辞縻逸躅。

飏帆江湖思,木脱天地肃。枫叶紫斓斑,蓼花红??。

津吏晓来迎,溪僧夜留宿。

至止事方简,优游从所欲。

江城丰稻粱,水市多鱼蔌。

三载奉甘饴,百钱饱家族。

自有綵衣华,勿叹蓝袍绿。

行年未三十,气壮颜如玉。

行义日以闻,焉能长碌碌。

终列侍臣班,耀我同年录。

且赋白华诗,唱作离筵曲。

形式: 古风

送陈侯之任同州

丈夫贵自奋,何必恃贻谋。

当年功不立,古人重为忧。

太师忠顺公,没世有馀休。

令子一何贤,耻随资荫流。

碌碌奉朝请,帝恩何以酬。

郁郁不快意,上章闻冕旒。

愿为循良吏,未甘恩泽侯。

天子嘉乃诚,锡命莅同州。

同州古三辅,北望雄且优。

诏条得以布,民瘼得以求。

勿谓绮纨子,当有襦裤讴。

诗云无忝尔,礼云必为裘。

去去继旄节,免作将门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林介

八年困名场,万里有慈亲。

吟变闽越声,衣有京洛尘。

况复久相依,知子文行淳。

不能致一第,虚作金銮臣。

昔予贬商洛,相送远涉溱。

今予谪滁上,语别清淮滨。

途穷与道丧,讵免同沾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后,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