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其二)

为贫干寸禄,匏系欲归难。

雁字谁能寄,鸥盟久已寒。

自怜秦博士,何似卫伶官。

终觉家居乐,高眠一枕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奔波劳碌,想要归乡却困难重重。
大雁南飞,谁能寄托我的思念?与鸥鸟的约定早已冷却。
我自比秦博士这样的清贫学者,不如卫伶官那样享乐。
最终还是觉得居家生活最惬意,一觉醒来,高枕无忧。

注释

为贫:因为贫穷。
干:追求。
寸禄:微薄的俸禄。
匏:葫芦,这里比喻简陋的居所。
系:束缚,此处指难以离开。
归难:归乡困难。
雁字:雁群排列成的字形。
寄:传递。
鸥盟:鸥鸟结伴的约定。
久已寒:早已冷却,不再亲近。
怜:同情,自怜。
秦博士:古代学官,比喻清贫的学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卫伶官:古代宫廷乐师,常有优裕的生活。
家居乐:居家的乐趣。
高眠:熟睡。
一枕安:安稳的一觉。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三叠(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愁和无奈,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

“为贫干寸禄”开篇便描绘出诗人因为贫穷而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形,“干寸禄”指的是微薄的俸禄,显示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匏系欲归难”,这里的“匏”是一种结缕东西的绳子,意指心中的牵挂和不舍。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家乡却又有所不能的心情。

接下来,“雁字谁能寄”则是说到远方的消息难以传递,就像鸿雁带信的古老传说,而“鸥盟久已寒”则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已经冷淡,无法依靠。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现实中的孤独无助。

“自怜秦博士”一句中,“秦博士”指的是古代秦国的一位博士,此处用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哀怜。而“何似卫伶官”则是将自己的境况与历史上有名的忠诚大臣卫青相比较,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豪和不甘平庸。

最后两句,“终觉家居乐,高眠一枕安”,表达了诗人尽管外界充满坎坷,但归于家庭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慰藉。这里的“终觉”意味着最终发现,“家居乐”是对家园温馨环境的向往,而“高眠一枕安”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后的平静与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无奈、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追求的渴望。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三叠(其三)

在昔金渊地,烟花锦不如。

衣冠尊史祖,山水识灵胥。

富岁人多赖,前修日以疏。

洪崖仙可问,愿乞雪精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三叠(其一)

禁酤限十日,亡何能几何。

流光徒荏苒,老眼自挼莎。

江浙归心切,山林醒眼多。

富家忧劝率,役后欲重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与子野过永仙观循西城以归邂逅李戒甫夕山西爽诗料满目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其二)

一笑相逢李伯时,树阴匝地绿云低。

林梢落日犹馀丈,天下好山多在西。

我醉欲归须客送,君装已趣尚鹃啼。

明朝定有新诗句,且让溪翁向上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与子野过永仙观循西城以归邂逅李戒甫夕山西爽诗料满目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其一)

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

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

杯馀漱齿呼新茗,石上题诗剥古苔。

试问依檐双老桧,何如列柏在乌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