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野过永仙观循西城以归邂逅李戒甫夕山西爽诗料满目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其一)

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

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

杯馀漱齿呼新茗,石上题诗剥古苔。

试问依檐双老桧,何如列柏在乌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破败的墙垣和荒芜的小路通向杂草丛生的地方,不会沾染大道上的丝毫尘埃。
我特别欣赏宁静,喜欢看幼竹生长,趁着清凉独自手持竹杖前来。
喝完茶后,用泉水漱口,呼唤新采的茗茶;在石头上题诗,剥去古老的青苔。
试着问问那靠屋檐的两棵老桧树,比起乌台那边排列的柏树,你们觉得怎么样?

注释

垣:墙。
康衢:大路。
雏笋:新生的竹笋。
筇:竹杖。
漱齿:用泉水清洁牙齿。
新茗:新采的茶叶。
古苔:古老的青苔。
老桧:古老的桧树。
乌台:可能指某个地方,也可能暗指权贵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开篇“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写出了诗人行走在一条荒废的道路上,这条路已经被野草所覆盖,连尘土也不再扬起,显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景象。

接下来的“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初生的竹笋抱有特别的喜爱之情,并且在凉爽的空气中漫步,感受着清新和宁静。

“杯馀漱齿呼新茗,石上题诗剥古苔”则描绘了诗人品味美酒之后,用剩余的酒水洗涤口腔,然后在一块古老的岩石上留下自己的诗句,同时也带走了那上面附着的青苔,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最后,“试问依檐双老桧,何如列柏在乌台”则是在询问那些依偎在屋檐下的古老槲树,或许能与那些立于高台上的青柏相比。这里既有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对于长寿、坚韧不拔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艺术创作时那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与李孔言上舍谈星命

辟雍人物已无多,奈此江湖落拓何。

鹤表只宜归井邑,雁程不必度关河。

诗书志气存司马,言语功名付祝鮀。

炙輠谈天非我事,雨灯聊和醉时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之金陵

文学本閒官,长年愧素餐。

出门还自笑,行路有何难。

风日幽怀畅,江山望眼宽。

六朝遗迹在,随喜一游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子野雪后寄和却寄廷玉(其三)

平明跨马晚方归,偃仰行窝早见几。

馀子祗宜床下卧,诗人顿觉眼中稀。

堂堂白璧埋黄壤,冉冉缁尘染素衣。

得酒便须开口笑,雪畦紫芋胜秋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子野雪后寄和却寄廷玉(其二)

琴书笔砚伴閒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野犬自来能吠雪,土牛此去且迎春。

一毡辗转衾无絮,四壁凄凉甑有尘。

昨夜东风先破冻,江梅冷眼笑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