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彦速游仙岩

吾闻天竺峰,耸若在天上。

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

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莽。

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

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

茅檐燕寂地,山气日夜爽。

不斩凌霄藤,君归藤自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名为《送董彦速游仙岩》。诗中描绘了对天竺峰的向往与想象,以及对友人董彦速即将前往仙岩游玩的送别之情。

首句“吾闻天竺峰,耸若在天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竺峰的高耸入云,仿佛触手可及天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通过描写山峰前溪流的壮丽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阔,同时“吼”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冲击岩石时发出的轰鸣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莽。”转而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中寺庙的老僧人,其碧绿的眼睛在茂密的树林中显得格外明亮,既表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之态,也暗示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接下来,“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次游历山中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一同前往的心愿。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诗人在此提出了疑问,友人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仅仅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与束缚?这一问引人深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诗人劝告友人在旅途中要谨慎小心,即使听到呼唤也要先确保安全,不可贸然行动。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人生旅途上安全与谨慎的提醒。

最后,“茅檐燕寂地,山气日夜爽。不斩凌霄藤,君归藤自长。”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象,茅屋旁燕子寂静栖息,山间空气清新,日夜皆宜。诗人希望友人不要轻易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如不砍伐那些攀附高处的藤蔓,等到友人归来时,这些藤蔓依然会继续生长,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人出游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寄题云卧庵

閒居不事事,枕簟信所便。

卧形先卧心,心静形晏然。

复壁非不完,加以甃石坚。

其如方寸乱,一夕尝屡迁。

荣宠萃一门,宁免百虑煎。

虽有水精屏,何由得安眠。

章叶踏谣娘,连臂在榻前。

何如山中人,编茅卧山巅。

白云宿檐间,对镜心自捐。

我亦遗垢氛,曲肱寄林泉。

兹庵倘寿我,一睡要经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初夏观园中草木

翠叶蕃夏初,清阴胜花时。

闭关轨长埽,步屧园屡窥。

青青溪中蒲,移植井之湄。

下有九节根,服食可不迷。

往时手种桃,只今与檐齐。

枝间有美实,少日将成蹊。

采菊香满襜,撷荠甘如饴。

箨龙露新绿,椅梧长孙枝。

观身要若蕉,卫足当如葵。

节怜孤筠直,恶戒蔓草滋。

天津白玉郎,看花惊洛师。

吾人守环堵,草木相娱嬉。

逍遥各自适,慎勿相唐嗤。

形式: 古风

次董彦速示轮老韵三首(其一)

法涌僧中鸾,孤绝翔千仞。

似闻天竺老,续此灯无尽。

君游千峰上,邂逅一笑哂。

当知绝诸恶,如草已芟蕴。

形式: 古风

次董彦速示轮老韵三首(其二)

君如千里驹,但欲见鞭影。

既明才越都,未暮已燕境。

适楚或北辕,空叹道里永。

是中皆坦途,幽处试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